渝中區黃沁與母親靠每月幾百元低保金生活,手術按揭款可5年還完 昨天下午3點,31歲的黃沁在某醫院病床上,顫抖著在一份特殊的“按揭書”上摁下手印:每月只還50元,按揭做手術。 10多年前,她和母親賀仲渝被父親拋棄,如今兩人僅靠每月幾百元的低保金生活。今年上半年,她不幸患上子宮鱗癌,因籌不夠錢一度想放棄治療,病情一天天加重。關鍵時候,醫院用“按揭做手術”的方法,讓她看到重生的曙光。 輾轉租住農民的房子
昨日,黃沁在病床上與醫院簽訂手術費按揭還款協議 胡杰 攝
黃沁一家原住渝中區南紀門,10多年前父親做生意虧本后賣掉房子還債,給母親和從小體弱多病的黃沁留下1萬多元后神秘失蹤。
母女倆靠給別人打零工等方式艱難度日。黃沁小時候患過慢性腎盂腎炎,不能干重活,身體稍好時她到超市當收銀員,勉強維持生活。
10年前,母親吃上了低保。兩年前,黃沁也申請到了低保,母女倆每月的低保金約有580元,屬特困家庭。因沒有住房,她們只好流動租住在沙坪壩,每個月300多元房租由政府解決。“最先租住在江北紅土地,后來搬到化龍橋,因舊城改造,現在搬到了沙坪壩覃家崗,都是農民的房子。”今年63歲的賀仲渝,對生活精打細算。
老母打工為女兒治癌
“人窮一點沒有什么,關鍵是要身體健康!”賀仲渝老人說,自己租住的房子很偏僻,交通不便,但每次南紀門街道為特困戶發生活補助時,工作人員總要走很遠的路,才能送到她們手上,一張50元的“慈善超市提賀券”也能減輕一點她們的生活壓力。
但今年1月,黃沁在上清寺某醫院被查出有子宮癌的先兆,她想到自己從未生育,想進行保守治療。4月前后,帶著好不容易籌到的7000多元錢,她到西南醫院等幾家大醫院做放療。
“到了5月,我出現擴散性腰疼,要吃止痛片才能入睡,醫生說不切除子宮不行了,但手術最優惠也要1.5萬元。”黃沁知道,家里根本沒有錢。債臺高筑的老母賀仲渝瞞著女兒,去幫朋友照看小飲食店,每天站8個小時,工錢20元。好在,她們參加的“新城合”醫保為黃沁報銷了2000多元費用。
5年可還完“按揭款”
“我曾反復做她們的工作,說這個病多拖一天,癌細胞就可能擴散許多。”做手術的這家醫院的外科主任楊耀說,他知道母女倆不愿過多依賴別人的幫助,就提出“按揭做手術”的方法。先減免7000元費用,黃沁再交5000元,其余的3000元錢出院后再分期還款,不計利息,即使某個月還不上,也不需要付滯納金。
母女倆接受了這個提議。7日,黃沁接受了“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掃手術”,出院后需要定期放療、化療鞏固療效。昨天下午,記者看到黃沁和醫院所簽“按揭協議”:她每月只需付50元即可,每年600元,5年就可還完“按揭款”。
“按揭手術”幫扶貧困者
“這個錢我們一定會按期還款的,女兒身體好了后,還可以找個工作。”賀仲渝表示,她們一定會自立自強,做人要講誠信。
昨天下午,重慶社科院應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元明教授稱,我們平時所稱的“按揭”一般出現在房產、汽車消費等領域,而“按揭做手術”,則具有幫扶意義,對一些特殊的貧困患者來說更為重要。(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