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消費提示稱,市民購買水產品時,應選擇新鮮的,否則水產品會因蛋白質分解產生較多的組胺,引起食用者過敏。但追求新鮮,并不等于提倡生吃水產品。“生魚片、生蠔、醉蟹、醉蝦等是不少餐廳的招牌菜,但海鮮往往攜帶有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廣泛存在于海水中,耐熱性較強,80℃以上才能被殺滅,如不烹飪至熟透,極易導致食物中毒,沿海地區是副溶血性弧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地帶。”
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情況下加工水產品一定要蒸熟煮透,切勿貪鮮而導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同時,一些水產品自身或因富集生活環境中的毒素而含有毒素,即使通過加熱方法也不能破壞、消除毒素,因而不宜食用。“如河豚魚自身含有河豚毒素,許多種海魚能夠富集生活環境中的雪卡毒素,一些貝類受到環境污染影響而含有麻痹性貝類毒素、腹瀉性貝類毒素等。”提示稱,海魚體內富集的毒素與生活時間有關,因此較年幼、體重不超過1公斤的海魚其食品安全風險較低,適合食用。
此外,炎熱的夏季,許多市民有邊吃海鮮邊喝冰凍啤酒的習慣,殊不知,海蟹、海蝦等海鮮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喝啤酒的話,會加速體內尿酸形成,引發痛風、腎結石等病癥。吃海鮮后也不宜立即喝茶,因為海鮮含有的鈣與茶中的鞣酸結合,形成難以溶解的鞣酸鈣,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甚至導致結石。
(責任編輯: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