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檢測方法制定后,聚二甲基硅氧烷結果肯定也是安全的,我敢打賭。
并不是因為其他,像麥當勞、可口可樂這種把品牌看得挺重的企業(yè),是不會傻到犯添加劑超標這種低級錯誤的,一是不值得,而是沒必要。只要金字招牌在,何患沒柴燒,還怕不賺錢?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那么多家長愿意花大價錢給孩子喝洋奶粉,道理其實差不多。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外媒爆出麥樂雞含“泥膠”成分當天,好幾個同行一邊在電腦前寫稿敲著“麥樂雞”三個字一邊流口水叫麥樂送,盡管調查稱七成網(wǎng)友不敢消費麥樂雞。
其實在這之前,對于麥樂雞兩種添加劑,是聞所未聞的,估計數(shù)個月之后,當同樣的名詞再次出現(xiàn),可能也只是覺得有點兒眼熟,需要借助百度才能記起。
但其實為何每次一個食品冒出添加劑的新聞,不管結果如何,網(wǎng)調總有七八成的投票表示“不再消費”呢?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我們對添加劑太不熟悉,杯弓蛇影了。
作為最常見的食品添加劑,鹽是生活中必須的。此外酵母、膨松劑還有很多常見的添加劑也是沒有他們不成食品的。對于它們,因為熟悉,消費者沒有太多的排斥。換句話說,因為那些聽起來奇怪讀起來拗口的添加劑名詞,讓我們對食品心生恐懼。一方面,是跟化學名詞的距離感;另一方面,是因為食品安全始終不讓人徹底放心。
上周的另一個重頭新聞是關于霸王的,也和添加劑有關。拋開成龍代言一個衰一個的魔咒不說,讓我覺得最匪夷所思的一點是,霸王不是一直號稱是“純中藥精華”嗎?現(xiàn)在我們討論霸王事件,問題的核心不是在于二惡烷是否屬于正常的添加劑,添加多少適量的問題,而是虛假廣告和誠信的問題。你自己說是純中藥制劑,什么是純?純的話何來其他化學添加?霸王賣得比其他洗發(fā)水貴,不就貴在一個純字嗎?難怪之前在日化行業(yè)多年的一位人士說,洗發(fā)水含首烏含人參,含的都是首烏人參味道的香精而已,真的用量,能到千分之一就阿彌陀佛了,還指望它有功效?
(責任編輯: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