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朱麗萍
本報訊 云南白藥牙膏因“功效門”近日惹了官司。對此,不少福州市民也紛紛質疑,市面上很多牙膏傍“藥”,果真有藥效嗎?昨日,記者走訪福州市場發現,增白牙齒、緩解牙齦問題、防蛀等牙膏傍“藥”現象普遍,一旦牙膏有了“藥效”,價格也跟著翻了好幾倍。對此,我省口腔科的醫生介紹,牙膏不是藥,其治療作用微乎其微,口腔出現問題應及時就醫。
市面傍“藥”牙膏很多
增白牙齒、緩解牙齦問題、防蛀、消炎、清新口氣、抗過敏……昨日,記者走訪福州多家大型超市發現,市面上銷售的牙膏不僅品牌繁多,同一品牌不同功效的牙膏也多達七八種,從清新口氣、緩解牙齦問題到牙齒美白、消炎抗過敏等,讓人看花了眼。但牙膏只要與“藥”字沾上邊,價格就翻番。
記者注意到,田七特效中藥牙膏產品包裝上稱“對虛火牙疼、牙齦出血、口腔潰瘍有迅速改善和預防”效果;佳潔士舒敏靈牙膏打出“強力舒緩疼痛”的宣傳說明語;高露潔草本牙膏宣稱“除菌消炎、清熱祛火”。
這些宣稱有藥效的牙膏,價格也比普通牙膏貴上好幾倍,如云南白藥牙膏210克裝售價30多元,165克裝售價27元,記者注意到,牙膏外包裝上列出該牙膏有減輕牙齦出血、消除牙齦腫痛、修復黏膜損傷、營養牙齦、改善牙周健康等功效。竹鹽名藥源系列牙膏的價格也都在20元以上,相比普通牙膏貴出好幾倍。但同等含量的普通的牙膏,售價普遍也就3~5元,最高也不會超過10元。
功效型牙膏標志亂
記者了解到,牙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清新口氣的普通型牙膏,另一類是能減輕某些口腔問題的功效型牙膏。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功效型牙膏標準》規定,功效型牙膏必須由口腔醫學機構出具的功效驗證報告為依據,并在包裝上標注QB-2966。
對此,昨日,記者走訪福州多家超市的牙膏專柜發現,大多數品牌功效型牙膏的包裝上未有QB-2966標注。如抗敏牙膏,某品牌的抗敏牙膏只有GB8372,另一品牌則同時標有GB8372和GB2966,原產地是巴西的該品牌專效抗敏牙膏則沒有在包裝上標注任何生產標準的信息。而市面上熱銷的一款勁爽清新炫白牙膏標的是GB8372,另一品牌漬脫酷爽牙膏也只標GB8372,只有中華美白標上了GB2966。面對如此混亂的標志,消費者云里霧里。
對此,業內人士透露,原則上來說,功效型牙膏在包裝上必須有QB-2966的標注,但由于目前的功效型牙膏標準只是列出了一個大體框架,對于具體哪些牙膏屬于功效型牙膏、應找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等執行細則卻還在討論中。為此,《功效型牙膏標準》有30個月的緩沖期,即從今年9月開始生產的功效型牙膏,才必須在包裝上標注QB-2966。
醫生:牙膏主要作用清潔
“牙膏不是藥,口腔出現問題應及時就醫,牙膏只是起輔助作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預防科一位口腔專家表示,一般牙膏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清潔牙齒。在牙類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牙膏的治療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真正要根治好牙類疾病還是要上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