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科學事實,而煙草擁有金錢資本。雖然金錢不能改變事實,但是卻能夠蒙住科學的眼睛。”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副會長許桂華表示,煙草行業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敵人”,他們總能夠找到科學的漏洞甚至利用科學本身擴張勢力,荼毒更多的人。
這不是她個人的感覺。參加“第九屆亞太煙草或健康大會”的控煙人士心里都清楚,與煙草業的斗爭將是長期而艱難的,他們必須依靠科學的力量,同時又要保證這種力量不被“收買”。“亞太煙草或健康大會”從1986年肇始即不斷致力于煙草控制研究,為從事控煙工作者提供溝通交流平臺。今年,600多名控煙相關領域工作者參加大會。
人們意識到煙草的危害不足百年
煙草是當前全球唯一的一種按產品說明使用卻導致使用者死亡的合法消費品。世界上有將近10億男性和2.5億女性每天抽煙。他們被某種幻象——陽剛或者性感、提神或者減肥——所俘獲,對煙草形成深深的依賴。雖然絕大多數煙民知道,吸煙危害健康,但是他們相信自己是幸運兒。而這正是煙草企業不惜金錢營銷的結果。
據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副主任姜垣介紹,2000多年前,美洲土著人即開始吸煙,長久的時間里,人們都沒有意識到它對健康的危害,醫生們曾經還將煙草視為治療癌癥的藥劑。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科學家才意識到,煙草可能導致肺癌。
資料顯示,1900年以前,肺癌極其少見。轉折的時刻來自香煙制造機器的發明。1881年,美國第一臺實用的香煙制造機器由詹姆斯·本薩克申請專利。這臺機器每天可生產12萬支香煙,可替代48個工人的工作。之后,隨著安全火柴的發明,吸煙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不幸的是,肺癌也隨之大量出現。
1962年,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發布首個關于吸煙與健康的報告。之后不久,首個美國衛生局局長關于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宣布吸煙導致男性肺癌。1971年,美國香煙制造商首次同意在廣告上放置健康警示。似乎,科學的進展正在宣布煙草的死期。當時有樂觀者稱,煙草在三年內將銷聲匿跡?墒,事實并非如此。
煙草行業善于玩弄科學
澳大利亞悉尼醫學院研究員Becky Freeman告訴記者,煙草行業不但善于包裝、營銷以迎合人們的某種心理,而且善于用新發明、新事物迷惑人們的眼睛以增長銷量。“從過濾嘴到低焦油再到網絡媒體2.0,他們無孔不入。”她說,當Facebook成為大眾新寵時,煙草公司也早早占據了有利位置以便于最好地宣傳自己。
控煙人士一致認為,“過濾嘴”和“低焦油”是煙草行業玩弄科學最好的例證。
科學證實,煙草燃燒產生大量有害物質,主要為焦油。焦油中含有大量的化學成分,有4000~5000種,都是煙草不完全燃燒的產物。除了焦油外,卷煙煙霧中還包含有其他物質,如“蒸汽”或“氣體”相,也包括揮發性的煙草燃燒物質,如乙醛以及其他低分子重量成分。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后都會不同程度地損害健康。
在無可辯駁的事實下,煙草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推出了過濾嘴卷煙,宣稱它能使煙民避免焦油等物質的傷害。由于消費者對煙霧較少的產品的興趣增加,許多國家的過濾嘴卷煙市場份額達到了90%~95%。
只是過濾嘴并不真能過濾掉危害。研究表明,卷煙中尼古丁的濾除率,長濾嘴為43.28%,短濾嘴僅為9.93%。而吸入氣道的煙霧中,有害成分一氧化碳卻上升了30%~40%,兩項相抵,過濾嘴對健康的危害反而有增無減。美國研究人員曾對3737名吸煙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吸帶過濾嘴香煙的人,冠心病的患病率并不比吸無過濾嘴煙的人少。
另外,卷煙過濾嘴是用醋酸纖維制成的?茖W家發現,在吸煙過程中,特別是當吸煙者用手指頭輕彈煙卷或舌頭觸及濾嘴時,會有數根至數十根細小的纖維從過濾嘴中脫落下來。這種直徑只有20微米的纖維,可隨高溫的煙霧吸入呼吸道,并長驅直入最后到達吸煙者的肺泡組織,成為癌變的誘因。
“低焦油更是一個騙局。”新探健康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吳宜群說,煙草企業宣稱“低焦油=低危害”,事實根本不是如此。
“低焦油”一般是指用吸煙機器進行測試時,一支卷煙輸送的焦油低于15毫克,尼古丁低于1毫克。但是,機器吞云吐霧與人的吸煙行為不一樣,吸煙機器測試已經表明它系統性地低估了人的吸煙行為。
“吸煙者不像機器,他們渴望吸入一定量的尼古丁。為得到渴望的尼古丁量,吸煙者吸那些定義為‘低焦油’品牌的卷煙時,吸得比普通卷煙更用力,比吸煙機器吸得更多更大口。通過這些方式,吸煙者可吸入比吸煙機器多2~3倍的焦油和尼古丁。”吳宜群說。
煙草行業一直知道這一事實。大約30年前,一家大型的跨國煙草公司帝國煙草公司就對這個現象了如指掌:“我們有證據表明吸這些品牌的吸煙者基本沒有戒煙,有跡象表明極低焦油卷煙的問世給了吸煙者一個可行的替代選擇,實際上留住了卷煙市場的一些潛在吸煙者。”
因此,人們雖然選用了低焦油香煙,但是相關疾病的風險卻沒有下降。2006年8月17日,在一場標志性訴訟中,美國聯邦法院地區法官Gladys Kessler判定煙草公司“為了保持人們吸煙,維持公司收入,虛假地營銷和推廣低焦油/淡味卷煙比全味卷煙危害小”。
問題是,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低焦油的幌子仍在大行其道。一些品牌的香煙就在大打“低焦油”牌,而且竟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新近發布的“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部分”調查報告稱,86%的人對“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錯誤觀點缺乏認識。
本報記者 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