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本市同性戀人群的HIV感染率為7.26%,HIV新發感染率為5.66/100人年。作為本市十大危險疾病科技攻關的重要成果之一,由市科委支持、佑安醫院承擔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及綜合防治研究》和《艾滋病急性期控制與治療研究》等科研項目,通過對全市10萬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建立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同性戀HIV感染早期篩查隊列。
“持續、及時、準確地監測本市同性戀人群HIV感染流行情況,為疫情估計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之一,佑安醫院艾滋病病房主任吳昊說,從基因檢測來看,人群中大約有3%至5%的人會具有同性戀傾向,而作為艾滋病的重要傳播者,男同性戀人群尤其值得關注。
吳昊介紹,初步調查數據顯示,本市同性戀人群的HIV感染率及新發感染率是比較高的,分別為7.26%和5.66/100人年。在此基礎上,我們首次提出“鎖定HIV感染關鍵人群及關鍵時期”的防控新策略,即HIV防控的關鍵人群為同性戀人群,關鍵時期是傳染性最強的“急性期”,指感染半年內。
由于艾滋病在急性期的傳染概率比其他時期要高100至1000倍,專家們還重點針對200例HIV急性期感染者,建立起國內最大規模的急性期臨床研究隊列。吳昊指出,及時對急性期感染者進行強化干預,不僅對控制全市HIV感染的快速蔓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還能有效的延緩HIV感染疾病進展。他建議,應集中于娛樂場所工作的服務人員以及文化程度較低、性活躍的年輕同性戀人群,進行持續性干預。
針對中國人的基因型,課題組在對急性期感染者的特異性免疫功能進行研究時,還獲取到部分有助于研發艾滋病疫苗的新成果。“過去,國內外一直沒有針對艾滋病的疫苗,主要原因在于艾滋病病毒具有迅速變異能力,疫苗研制往往很困難。”吳昊說,目前,我們在急性期感染者的研究中,初步鎖定了一些新的抗原表位,這對全面認識我國HIV感染者與其他人種不同的HIV抗原特異性多肽表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時也為艾滋病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數據。“當然,這距離艾滋病疫苗研發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樂觀的估計,國內的艾滋病疫苗有望在10年內得到解決。”
(責任編輯: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