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國茶油被中國消費者廣為認知
“苯并芘”風波并沒有造成起初人們預料的那個結局--中國茶油行業將全軍覆滅,這突如其來的風波卻喚起了廣大消費者對中國茶油的關注與了解。
茶油與棕櫚油、橄欖油、椰子油并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盡管茶油與國際上公認的最好的植物油--橄欖油營養成分相似,但在中國的大多數省區,并不廣為人知。茶油中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比橄欖油高出7個百分點,維生素E的含量比橄欖油高出1倍,加上亞油酸、亞麻酸具有明顯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降血壓、抗衰老以及防癌抗癌的作用,是聯合國糧農組織重點推廣的高級食用植物油。在我國一些世代食茶油的省區,就出現了不少有名的“長壽之鄉”,廣西的巴馬縣是顯著的例證,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對巴馬縣進行調查后認為,不飽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是巴馬人長壽的關鍵所在。
“苯并芘超標事件”曝出后,借助媒體的集中報道,中國消費者開始關注茶油,茶油也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不能不說,金浩茶油“苯并芘”事件,為中國茶油拓展市場,走向世界,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正印證了中國那句極富思辨色彩的古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衡陽豐產育苗基地
油茶果
油茶產業與糧油安全--不可承受的責任之重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全人類??
糧油安全,成為國家戰略中重要的基點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食用油自給率不足50%,據測算,填補國內油料需求缺口要發展相當于優質耕地5.6億畝油料作物。而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動搖,是早已確定的國策。
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戰略抉擇中,油茶產業的發展提高到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上來,相比大豆、菜籽、花生這些草本油料,立足國情,發展油茶產業有著先天的優勢,油茶為木本油料,不與糧食爭耕地,同時兼顧良好的生態效益,一舉多得。
然而,這個使命,對于目前的油茶產業來說,不能不說是“無法承受之重”。據官方數據,我國油茶種植面積4531萬畝,茶油產量26萬噸,占整個食用油需求中的不到1%,微不足道,無足輕重。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呂芳德教授說,國家提出到2020年,發展油茶面積7000余萬畝,在未來大力實施良種良法的前提下,茶油的產量會大幅度成倍增長,達到每畝地產出40~50公斤茶油,油茶產業能承擔的維護糧油安全的責任將會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