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網絡315十大維權新聞人物談維權
2009-05-14 08:21 中國質量萬里行 李穎
在維權過程中,邱寶昌遭遇過不解、非議、誹謗,甚至恐嚇。政府嫌他麻煩,商家怪他多事,消費者也常常對他有誤會和曲解。前些年,在一個案件中,患者因為醫生在醫治過程中的疏忽而不幸身亡,邱寶昌為其家屬提供了免費的法律服務,最終使醫生的責任得到了確認并使其受到了刑事處罰。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審理結束后,邱律師在法庭外遭到了支持醫生和對他不理解的一百多人的圍攻和謾罵,而當時患者家屬和警員等人走得快,只有他獨自面對圍攻的人群。雖然最后他通過合情入理的解說使事情順利得到了解決,但這件事如今想來仍令他心有余悸。
不止這些,更令他憂心的還是中國的維權環境。雖然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消費者維權有了更好的法律依據,但若要真正將法條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化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利器,還需要一大批像他那樣的法律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付出更多艱辛的努力。(實習記者 正方)
孫安民:消費者聯合起來才能化弱為強
孫安民是一名國企退休職工,但在消費者眼里,他是最具影響力的房產維權斗士。
老孫走上公益維權的道路完全是出于他的熱心,而最初,老孫卻是一個被房地產開發商欺詐后去討公道的維權者,他走過了一條艱辛的路。
事情從老孫想買房說起。2000年的時候,老孫的兩個孩子長大成人,老孫在前幾年病退后租了幾間門面房做生意也有了一些積蓄,所以便動起了購置新房的念頭。他看中西安東方大市場內某花園小區。經過討價還價,以20.5萬元買下了3套房子。老孫說,由于當時輕信開發商,也沒有查查他們的證件就付了定金。可是,幾個月后,當老孫準備將剩余房款付給開發商時,對方卻告訴他兩套房子被別人買走了,因為別人出的價更高,并勸說孫安民另選兩套房子。老孫沒說什么,自認倒霉。
后來,老孫又另外選定兩套房子,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交完款后還在收款單上填寫了房號,又要求開發商開了一份標明房號的“房屋已交清房款,交房時不需要再交房款”的證明,并親自在外面的房號買賣顯示牌上貼了賣出的標志,還特意對工作人員叮囑說:“這3套房可是我的了,千萬別再給我賣掉。”誰知這句玩笑話卻一語成讖,老孫走上漫長的維權路。
2000年6月28日,老孫交清房款后與對方簽訂了合同,但是對方卻稱單位公章沒在,讓孫安民過兩天再取。一直等到2000年10月,老孫前去取合同時,卻被開發商告知那兩套房又被賣掉了。老孫打開合同后,發現有房號的一頁被撕掉了,重新貼了一張,并且房號也變了。
老孫為一次次被開發商耍弄而不平,他決心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他向區、市和省工商局及消費者協會投訴,但是卻始終得不到回音。一直到2002年底,三套房子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老孫放下自己商店的經營,走上了房產維權的道路。
房產欺詐事件被披露后,由于媒體的介入,西安市相關政府部門先后對這家房地產公司下發了十多次停工、停建、停售通知書。但除了那個公司的老板不斷恐嚇老孫,還派人當眾毆打他、砸他商店、燒他老房子之外,老孫的房錢還是沒退。
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孫安民決定自學法律知識,要弄明白開發商騙人的伎倆。他把國家有關房地產的法律法規、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能和電話、媒體的報道、經典案例等,寫成宣傳材料,印了六萬多份,放在身邊布包里,走哪兒發哪兒。老孫說,“像我這樣被違法開發商欺騙了的消費者,在西安成千上萬,在全國更是不計其數。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勇氣站出來維權,我散發材料,是想促使他們覺醒。”
由于老孫的門店沒人照應,到2004年全部關門,為了能繼續走下去,老孫變賣了自己的小汽車,一度連基本生活都無法維持。那時,在老孫影響下,西安上百人聯合起來,聲討無良開發商。有一天晚上,開發商派人把老孫買房子的錢送回來了,老孫的維權路看似有了結果。
老孫在多年的維權過程中懂得:打假維權,在打擊假冒偽劣不誠信的同時,還要打擊瀆職和行政亂作為。巧妙地利用申訴舉報加控告、信訪條例、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民事訴訟等等,這些是打假維權的最好手段。證據是鏨子,法律是鐵錘,技巧是火候,勇氣是動力,目標是方向,組合在一起,維權就成功。
他花八千塊錢辦起了一個叫“老孫打假”的網站。老孫說,那段維權過程中,不少維權者征詢他的意見,光郵寄費和通訊費就花了好幾千塊錢,別人告訴他不如辦個網站更快捷,還省錢。
老孫說,“老孫打假”網站,從沒放過一個廣告。“普法、維權、誠信、解難”是老孫給自己網站寫的口號。“我的打假和別人打假的性質不一樣,我完全是公益性的。有人曾告訴我要贊助我1000元錢,被我謝絕了;有人得到了雙倍賠償,想給我一點辛苦錢,也被我拒絕了;也有企業要贊助的,也有熱心人打電話要求幫我打字、整材料、跑腿的,都被我謝絕了。我說,這是一個長期行為,我沒有能力給人家發工錢,而且這事有風險,我不能讓別人分擔。而最重要的是,我怕收了人家的好處,沒有膽量為消費者說話了。”
老孫就這么地道。多年來,在他的幫助下,數百名被違法開發商欺騙多則上千萬元、少則幾千元的消費者維護了自身的利益。但老孫工作的地方卻還是臥室墻角處不到1平方米的角落,所有的工作設備只不過是一臺舊式電腦和朋友送的打印機。(實習記者 陳曉偉)
朱遜:醫療官司不能一家說了算
朱鼎龍——朱遜的父親,朱遜維權案的主角。
歷經磨難的朱鼎龍并不見明顯蒼老,但過早戴上的老花眼鏡卻能夠印證維權的艱辛。談起這段經歷,朱鼎龍的眼里再次涌出淚水:“我們有理有據,卻苦熬了8年,因無力給孩子及時植入人工電子耳蝸,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孩子一天天錯過恢復聽力語言的最佳時機……”
朱遜因維權歷程漫長而錯失治療時機,成了朱鼎龍心頭無法解開的心結。以至于6年之后,朱鼎龍對維權過程中的一些記憶片段仍然痛心疾首。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