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載、不打表、漫天要價,大雪過后,天津機場門前的一些出租車“不規矩”,不僅影響正常運營秩序,還讓不少乘客被迫在冰天雪地中挨凍。
昨天(1月6日)14:00左右,記者來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門前,一架航班剛剛降落不久,上百名乘客陸續從機場出來乘車,此時,出租車候車區域,已經排成長龍。“師傅,麻煩去海光寺。”一名穿著羽絨服,操南方口音的女子打開車門,坐上隊伍最前面的出租車。“海光寺,80元。”40多歲的的哥張口便說,女子示意要打表計費,的哥頓時便擺手表示拒絕,“我這車不打表,您坐就80元,不坐您從車外把門關上。”
女子一怒之下便推門下車,來到后面的出租車前,令人詫異的是,后面幾名的哥見她走過來,都沖她擺擺手,根本不理會她。女子幾乎用央求的口吻和他們交流,但她在候車區凍了半個小時,10多個的哥都對她置之不理。無奈之下,她只好乘坐機場大巴。
就在女子“央求”的同時,還有一些乘客攔車,但隊伍前面的的哥,或是不打表就要價,或是想拼車,找幾個順路乘客一起走。總之,在這里打車的乘客,不等上二三十分鐘,不等的哥的姐“滿意”,根本無法乘車離開。在采訪的1個小時內,先后至少有50名乘客下機選乘出租車,可僅有不到30名乘客在半小時內,采用“拼車”的方式離開。
內部人“揭秘”:“組團忽悠”一起拒載
讓人費解的是,隊伍前面的的哥拒載的活兒,往往后面的的哥的姐也都會直接拒載,甚至不肯和乘客說一句話。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記者離開時,攔下一輛出租車,這位經常在此等活兒的的哥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現在路上積雪很多,很多的哥為了多掙錢,就開始動歪腦筋。他們早就商量好了,主要就是在下雪、下大雨的天氣‘宰客’。遇到說天津話的乘客,一般誰趕上誰走,因為怕被投訴;遇到外地口音的乘客,那就一起想辦法‘賺錢’。一般常用兩種辦法,一個是‘唱雙簧’,倆人比著‘砍價’,讓乘客以為撿便宜,其實乘客支付的費用往往比打表高得多;另外一種是向乘客‘哭訴’下雪天掙錢很難,希望乘客答應‘拼車’,比如有塘沽方向的誰走,西青方向的誰走,都盡量往一個車‘拼’,這樣利潤最高。”
按照這位的哥的說法,常等活兒的哥彼此很有默契,一般隊伍最前面的的哥拒載,被拒載者就自動上了“黑名單”,后面排隊的的哥無論如何都不會讓其上車,就讓這些“不聽話”的乘客在外面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