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結的“謎”
東風客車重慶停運調查采訪紀實
時下,伴隨著國內車市的空前火爆,關于轎車的各類報道可謂連篇累牘,讓人目不暇接,但近日《重慶晚報》一則關于客車的報道卻意外地引人注目:
11月下旬,重慶萬州區百安壩的40輛客車因集體出現零部件故障而停運,給當地居民出行帶來很大影響。據報道,這批客車才買了3個多月,其中一些客車差速器內的螺絲釘大部分斷裂,有的變速器出現問題,情況最嚴重的一輛客車,其發動機自買車之后已經換了3臺⋯⋯報道中還配有大批客車在維修廠待修和車主手捧斷裂螺絲釘的照片。
報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奇怪的是,對于該事件的報道很快中止。本刊記者隨后向相關媒體記者和經銷商方面了解情況,得到的消息更令人如墜迷霧之中
“這件事不能再報道了”
根據《重慶晚報》11月27日的報道,萬州區百安壩因出現故障而停運的車輛分屬萬州二運、通達、交運集團、渝東公司4個公司,均是東風牌19座客車,涉及“超龍”和“蓮花”兩種車型,車輛單價在18萬元左右。這批新車2009年7月27日出廠,8月7日各種手續辦完正式上路,主要在萬州新城區百安壩一帶營運。
報道在結尾處提到,廠家初步同意將40輛車全部召回維修,維修費用暫由廠家負擔,并進一步查找事故原因。
作為一家以關注產品質量為宗旨的雜志,重慶萬州區客車停運事件爆發后,本刊也密切關注著事件的進展。經過努力,本刊記者與重慶相關媒體的記者取得了聯系。遺憾的是,當詢問最新進展時,這位記者卻表示,對客車停運事件“我們沒有再報道了”,對于事件是否有新的進展,他也表示完全不知情。
本刊記者愕然之下,向其打聽相關當事人的電話號碼,并詢問有無可提供的采訪線索,對方稱自己在外采訪,無法提供這方面情況。再三追問之下,他終于坦言,對于萬州的客車停運事件,當地有關部門要求不要再報道了,所以不知道這事現在怎么樣了。
客車故障是“制造”出來的?
記者隨后試圖與萬州區質監局取得聯系,但由當地114提供的電話號碼卻是私人電話。在繼續想辦法與之聯系的同時,記者開始嘗試與經銷商聯系。
經查詢,經銷“超龍”客車的是東風集團旗下的東風特汽(十堰)客車有限公司。而該公司網頁上所顯示的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白浪中路80號”,正是相關報道中提到的萬州方面購車的地址。
記者首先撥打了該公司的售后服務電話,稱自己是想購買“超龍”客車的客戶,希望了解客車的質量和售后服務情況。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客車的銷量不錯,“當然,賣出去的車多了,問題肯定會多一些。”
記者以擔心的口吻提到,從網上看到了重慶萬州“超龍”客車因故障停運的消息,這位工作人員先是說,“網上的報道不準確,他們對客車故障情況夸大其辭”,隨后,他對事件原因給出了令人大感意外的“說法”——這起事件是當地的“摩的”(載客摩托車)為了與公交客車搶生意而制造出來的!記者追問:“你是說,有人對客車搞了破壞嗎?”對方含糊地答復:“總之就是搞了動作啦。”
為了解更多信息,記者隨即按照網頁上的信息,撥通了東風特汽(十堰)客車有限公司銷售聯系人胡大洪的手機。聽到記者詢問萬州客車停運的情況,胡大洪馬上表示:“這個事是當地人自己搞出來的。”
再次追問詳情,胡給出的說法是:“現在天然氣漲價,客車運營成本提高了,(市場)本來只有20輛車的容量,要跑40輛車,所以搞出問題了。”
對于萬州的客車停運事件,胡大洪表示:“中央電視臺的報道已經給這個事定了性,這就是一個偶發性事件。”記者還想進一步詢問,但胡大洪堅稱“就說這么多”,很快掛掉了電話。
胡大洪提到的給事件“定性”的央視報道,指的是央視新聞頻道于12月2日播出的題為《重慶萬州停運40輛公交車 一半恢復營運》的報道。在時長1分25秒的報道中,負責現場維修的東風襄樊旅行車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這批客車出故障的原因,“分析是后橋螺栓松動,我們定義為偶發性的車輛故障。”顯然,這只是經銷商方面對事件的“定性”。
謎底遠未揭曉
從央視的報道看,這次萬州“因客車停運造成的群眾出行難”的確得到了解決,但遺憾的是,事件的真實原因仍是一個沒有完結的謎。
《重慶晚報》報道的確提到,由于客車全部“窩”在修理廠,造成萬州百安壩“摩的”和黑車趁機漲價,但這并不能作為經銷商方面說法的證據。
國家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長春)的技術人員李爽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從他掌握的情況看,多輛相同型號的客車同時出現某一零部件故障,這樣的事并不少見,“出現故障的部件從發動機、變速器到其他部件都有,我見到的數量最多的一次,是9輛客車同時出現了一種故障。”
對于“有可能是有人故意搞動作”的猜測,李爽表示,要對客車發動機、變速器等構造復雜的內部零部件進行破壞,既需要相當的汽車維修經驗和技術,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比如,破壞者要鉆入客車的底部實施破壞,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同時還要保證不被人發現。而要同時對多達40輛的客車進行有計劃的破壞,其難度更大。
“當然,這只是常識的推斷,不能完全排除事件存在人為因素的可能性。”李爽同時強調。
看來,造成40輛客車故障的真實原因,一時難以明了,但無論是零部件質量,還是人為因素,都足以再度喚起我們對客車運營安全的關注。我國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率較高,而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制造者”就是大型客車,不斷出現的風波提醒人們,保障客車運營安全已經是一個緊迫的課題。
新年的春運即將來臨,又有無數游子乘坐客車踏上歸家之路,他們的安全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希望這不是一個“謎”。
文/ 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