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6月5日購車之日起,到2009年12月21日累計18個月的時間,一臺由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汽)生產的“德龍”系列牽引車,發動機頻繁出現故障,致使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兩臺發動機累計行駛僅僅20萬公里連續4次發生大的故障,而每次故障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因為發動機質量問題,并非人為原因造成,并且每次出現問題后,陜汽廠家均不能及時兌現服務承諾,給用戶造成極大經濟損失。
近日,棗莊運輸專業戶劉先生再次致電本網,反映他所購買的陜汽德龍系列牽引車發動機再次出現問題,陜汽廠家再次違背服務承諾,對其造成極大經濟損失,希望本網予以關注。
2008年8月22日,本網曾以“陜汽假承諾欺騙用戶新車發動機問題頻出”對棗莊用戶劉先生在購買陜汽的德龍系列牽引車后,由于發動機頻頻出現質量問題,而陜汽廠家違背承諾不予理會一事進行了報道,文章發表后,陜汽方面與劉先生進行了積極協商,先為劉先生免費更換了曲軸減震盤,但由于問題仍然存在又為其更換了一臺新的發動機。無獨有偶,更換后的發動機竟然在2009年的3月份出現了與原發動機同樣的問題--曲軸減震盤斷裂。而更讓劉先生沒有想到的是該發動機目前又出現了更為嚴重的問題--發動機其中一個缸出現“燒瓦”。
據劉先生介紹,這次新換的發動機出現“燒瓦”后,他便及時與陜汽方面取得了聯系,對方先是以發動機“超保”予以推托,而劉先生在咨詢消協時得到的答復是該發動機還在“三包”范圍以內,后來經過交涉對方答應為其“免費”維修,但卻在維修過程中向劉先生收取機油和小件等其它費用。然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陜汽在其官方網站里公布的帖心服務里明確承諾:“一般故障處理不超過24小時,較大故障不超過72小時”,而一份由甘肅天水境內的通渭服務區出具的證明顯示,該車從2009年12月22日到2010年元月1日整整修了10天。超出陜汽承諾三倍還多。
劉先生認為,本次發動機出現問題,首先是因為發動機存在質量問題,而并非個人使用不當造成,陜汽方面應該全部免費維修,不應該再收取任何其它費用。其次,該發動機已經明顯存在質量問題,陜汽方面不應該僅僅通過所謂的“免費維修”應付用戶,而是應該對存在問題的發動機進行更換,否則將來大修后的發動機真正超出“三包”以后再出現問題,豈不是要自己承擔維修費用?再次,劉先生的車在出現故障后,車上裝有貨物,因為陜汽發動機的質量問題,造成了劉先生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將貨物送到貨主手中,造成了劉先生的違約,使其蒙受損失,陜汽方面應該對這份損失進行賠償。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電話采訪了陜汽集團濟南辦事處,辦事處經理告訴記者:“這事我知道,但售后方面的事要找負責山東的服務經理王經理或者找發動機廠家聯系”。而記者在聯系負責山東的售后的王經理時,他則表示自己剛接手,對事情還不清楚,有事讓服務站同他聯系。兩人竟然踢起了皮球。無奈之下記者只好撥打陜汽的24小時服務熱線,但多次撥打均是正忙無法接通。
劉先生表示,陜汽德龍系列牽引車發動機只所以頻繁出現問題,不僅僅是質量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因為該車所用的發動機設計存在缺陷或不足造成的。如果陜汽對于此事不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復,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用戶,回避其發動機存在的問題,那么他將通過法律的渠道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實在不行,就法庭上見”。
對于此事的進展,本網將進行跟蹤報道。
附:劉先生的陜汽德龍牽引車“病歷”
2008年6月5日,用戶劉先生購買陜汽德龍系列牽引車,新車檢查時便發現多處問題,銷售商表示屬于“正常情況,其它車輛也有類似情況,不影響使用”。
2008年8月7日,發動機曲軸減震盤斷裂,發生斷裂原因是發動機震動過大。
2008年8月17日,機油管震裂,原因仍是發動機震動過大。
2008年8月下旬,廠家免費為劉先生的車更換了一臺發動機。
2009年3月,新換的發動機再次出現曲軸減震盤斷裂現象。
2009年12月21日,新換的發動機其中一個缸出現“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