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自達6在國內可謂是一款銷量極高的中級轎車,它的外形很好的中和了商務和家用這兩個最為重要的市場,而它自身又有很大的改裝潛力。隨著全新一代馬自達6睿翼的上市,老款馬自達6的銷售政策也發生了改變,僅僅14萬元出頭的價格就可以擁有一臺很有面子的馬 6,讓所以很多消費者在購買一款中級轎車的時候會首先考慮到它。不過近日出現在論壇當中的一組照片,可是嚇壞了這些馬6車主們。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無意激起網友們對于“日系”“德系”車型的“鐵皮薄厚論”。我們也無意針對馬自達6或是馬自達品牌本身,讓大家感覺到一絲的恐慌。對于這起絕對“意外”的車禍,我們只看到了照片卻不清楚當時的其他情況,所以也沒有理由妄加推斷。也請看到這篇文章和圖片的朋友不要人云亦云,或是妄自猜測一些什么。
這起事故可能是發生在某座大廈的停車場,這臺馬自達6轎車行駛過程中右前輪壓上了地面的地磚,很明顯地磚是松動的所以車輪壓過之后地磚翹起。而馬自達6的車身離地間隙相對其他轎車來說更低一些,所以被壓起來的地磚正好卡在馬6的底盤上。進而致使地磚穿透了馬6的右側車底,與馬6一起被拖行了一段距離。
萬幸的是插入車體的僅僅是一塊地磚而不是其他的什么鋼筋之類的,否則的話恐怕車主的損失會更大。而如果當時車輛的副駕駛席恰好乘坐了乘客的話,那么后果更是不堪設想的。應該注意的是,大部分車輛在底盤部分的鋼板厚度都擁有較高的強度,但是相比車身縱梁以及側面防撞梁來說還是有差別的。所以我們也不能單一的把這次意外與車型的鋼板薄厚聯系在一起。
上面的圖片是一臺馬自達6轎車的解剖照片,可以看到的是馬自達6的車身設計上充分的考慮到了碰撞的吸能區域以及對于乘員艙的保護,在乘員艙周圍是非常堅固的高強度鋼材,能夠盡量少的減小在碰撞時乘員艙的變形,而車頭和車尾則是吸收撞擊力的安全吸能區域。
通過這次車禍大家在今后駕駛的時候也應該注意:
通常在駕校的時候我們就學習過“騎井蓋、壓單邊”,這一點確實沒錯。但是鑒于車輛在高速行駛時,車輛底部的防護畢竟不如正面、側面和后面強。所以在遇到地面凹凸不平,以及異常凸起物的時候,一定要先放慢車速然后在觀察地面凸起物體的高度之后再緩慢通過。通常小轎車的離地間隙在12cm—18cm 之間SUV車型會略高一些,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盡量“繞行地面凸起物”也許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