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保監會發布處罰信息稱,中國平安財險一支公司因利用保險代理人虛構保險中介違規套取費用、業務及管理費列支不真實等行為,被保監會四川監管局做出罰款30萬元的處罰。
2011年以來,保險機構因違規套取業務費用而遭處罰的現象并不鮮見,同時保險機構各種花樣繁多的違規問題亦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記者了解到,圍繞保險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保監會系統加大了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中國保監會系統已經公布近200余條處罰信息,劍指保險中介業務6大突出問題。
保險中介業務6大問題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保險業務人員在巨大的業績壓力下,時常會違反保險法規,存在非法套取費用、虛列營業管理費、聘用無任職資格的銷售人員、賬外支付激勵費用、直接業務提取手續費、誤導銷售以及承諾給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等突出問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險代理公司工作人員透露,有時候公司為了獲得一些 “額外的代理費”,通過向有業務關系往來的保險公司虛開中介服務統一發票。公司在收取開票費用后,再將剩余的費用轉回相關保險公司有關負責人的個人銀行賬戶。
這僅僅是諸多保險違規手法之一。僅2011年2月,從中國保監會系統公布的信息來看,共有19家保險分支機構及19位相關管理人員被罰225.2萬元,其中保險公司及中介分支機構被罰200萬元。
其中,天安保險下屬部分分支機構僅2月份就被罰4次,累計被罰60萬元,原因包括該公司存在未如實記錄保險業務事項,以及未按規定使用經批準或備案的保險費率等。
此外,平安財險黑龍江分公司接到了一張金額高達80萬元的罰單,且“涉案”人數最多,處罰共涉及7名高管,處罰原因包括在被調查期間虛假批退保單、批退保費,虛列業務及管理費、直接業務支付代理手續費;未按照保監會相關規定建立和執行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在財務和業務方面內控缺失嚴重,在流程上未盡到審核與監控職責等。一家保險分公司高管集體受罰,這在過往的保險監管處罰中較為罕見。平安財險北京分公司也收到北京保監局80萬元的罰單。
記者統計發現,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黑龍江兩地分支機構本月已經累計獲得了3張罰單共計罰金130萬元。
分區域來看,北京、廣東、安徽等地保監局開出的罰單數最多。
保監會嚴查中介市場
3月2日,保監會發布的《2010年保險中介市場報告》中稱,2009年保險公司中介業務專項檢查已經表明,保險公司是保險中介業務違法違規行為的最大受益者,是保險中介市場秩序混亂的源頭。
為了規范保險中介市場的秩序和維護被保險人的利益,2010年保監會通過對21家保險法人的58個基層機構進行檢查,查明保險公司利用中介業務、中介渠道、虛增成本、非法套取資金1.4億元,保險公司與中介機構的業務關系不合法、不真實、不透明情況較為嚴重。
同時,保監會依法對檢查中發現的嚴重違法違規的保險機構及其高管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處罰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機構117家,向15家保險總公司下發監管函,吊銷1家省級公司營業部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罰款合計1323萬元;處理責任人員138名,行業終身禁入2人;向稅務、公安、司法等部門移送違法犯罪線索15起。
保監會在查處中介業務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也對中介業務的發展給予殷切期望。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全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注冊資本達到90.80億元,同比增長24.33%;總資產達到135.91億元,同比增長26.77%。保險代理公司保費增長速度明顯超過了保險業總保費收入的同比增長速度,為46.50%。
同時,去年保監會先后下發了《關于防范和打擊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涉嫌傳銷行為的通知》和《關于嚴格規范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激勵行為的通知》,部署排查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涉嫌傳銷案件,加強對轄區內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實施激勵機制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監測預警。
上海一位保險代理公司負責人表示,在目前保險代理機構多、業務規模小、市場格局比較混亂的狀況下,保監會集中力量清理整頓保險代理市場,將一些違法違規、經營管理混亂的代理機構清理出市場,對合規依法經營的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推動保險代理市場走向規范化、專業化。
“保險代理公司的優勢在于產品線豐富。我們有各家保險公司的優勢產品,使代理人可以在展業時達到客戶資源的最大化,成功率較高。也許有的產品我們給代理人的比例與部分保險公司差不多,但我們的事業對代理人來講還是有相當吸引力。”某大型保險代理公司部門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