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女士向記者展示購買的啤酒和小票。轉自揚子晚報 梅建明攝
梅建明
繼3月31日本報A5版報道了南京邁皋橋好又多超市對濕紙巾采用低標價高收費的事件后,昨天上午,記者又接到了一位市民的投訴,稱她前晚在邁皋橋好又多超市購買了一組6罐裝的啤酒,顯示價格為45.4元。然而,抽出其中一瓶,單價每罐卻是6.5元,算起來應該39元。對此,好又多超市解釋稱,他們有包裝的就是賣得貴,也有統一定價,不存在價格欺詐。
“去掉一紙簡易包裝,6罐是39元,加一個簡易包裝,立即變成了45.4元,單罐售價就是7.57元。”這種看不懂的價格,不僅讓記者感到奇怪,更讓消費者如墮云里霧里。
怎么回事 買一罐6.5元,買一扎(6罐)為啥是45.4元
家住邁皋橋附近的徐女士,經常到這家好又多超市購買日用品,前天晚上6點多,徐女士照例來到超市買幾瓶啤酒。看到單價為6.5元的某品牌啤酒,正好旁邊有一扎用簡易硬紙板包裝的6罐裝同款啤酒,于是拿了一扎。然而,收完費后,她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因為揚子晚報剛剛曝過它的光,我就留了一個心眼,就細看了一下收銀小票。”徐女士告訴記者,當時這一帶包裝的啤酒收費顯示是45.4元,好像沒有問題,但一琢磨,不對啊,6罐同款啤酒,每罐6.5元,總價應該是39元啊。徐女士又跑上樓,拿了4罐單獨的該品牌啤酒,收費為26元,每罐確實是6.5 元。徐女士又從包裝里拿出一罐來,叫收銀員掃了一下,價格顯示為6.5元,這么一算,好又多超市就多收了她6.4元。
“你包裝里拆出來的每罐是6.5元,乘以6,明擺著的39元,你卻要收45.4元,單罐就變成了7.57元。這不是騙人嗎?”徐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她與好又多超市交涉,對方稱可以退她差價,還可以送她一些禮品。但被徐女士拒絕,她稱,要讓這件事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不能再上當。
真是奇怪 別的商店都是整買更優惠,它怎么更貴
在邁皋橋好又多超市服務臺,記者采訪這里的工作人員,她們稱沒有錯,散裝的便宜一些,加了包裝的是要貴一些,在好又多超市里,這款啤酒就是這樣定價的。
記者陪同徐女士來到擺放該款啤酒的柜臺,令徐女士吃驚的是,帶有包裝的6罐裝啤酒下方,原本沒有價格標簽,此時多出來一個45.4元的價格標簽。徐女士很氣憤地說,好又多這樣愚弄消費者,手法也太低劣了。
記者又看了看旁邊的其它商品。記者發現,同樣一款售價為6.5元的百威啤酒,在加上差不多的外包裝后,6罐裝的售價為35.9元,比單買6罐的39元優惠了3.1元。龍江的另一處大賣場,與徐女士購買的啤酒同款的啤酒單罐售價為6.5元,但6罐包裝的售價只有37.2元,比好又多超市足足優惠了8.2 元。
物價局調查
無法查處,但存在鉆政策空子的可能
記者將這一情況向棲霞區物價局作了反映,該局價格檢查所徐所長于當天下午帶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了檢查,盡管徐女士再三稱當時購買包裝啤酒時沒有價格標簽,但現場卻看到了價格標簽,徐所長表示,有了明碼標價,不能以此認定對方有價格欺詐行為。
“徐女士當時沒能留下證據,哪怕當時用手機拍下這款商品沒有價格標簽的照片,就可以作為證據,證明該超市有價格欺詐行為。”徐所長告訴記者,從這一事例中也提醒消費者,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用攜帶的手機拍照留證,這樣,物價部門就處罰有據了。
徐所長告訴記者,從該款商品來看,單罐和包裝組售構成了兩件商品,必須都有價格標簽,缺少一個,就不能被認定為價格欺詐。據其介紹,從物價上講,對于這些放開商品,有國家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作為企業有權利對價格進行調節,前提是進行標示。
“有些超市可能就鉆了政策的這個空子,于是會出現整體包裝價格比零售還貴的現象,雖然標上價格,讓消費者在不知情中多掏錢。”徐所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