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一下《孫子兵法》的語境:房者,人之大事,一生積蓄,一家老小,不可不察也。
如無意外,這個小長假又將是開發商收獲的季節。冒著花光上半輩子甚至上一代的所有積蓄,下半輩子為銀行打工30年的辛勞,老百姓終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但這套房子能讓你住上30年嗎;能保證這30年里,房子不會墻身剝落砸中你家老人、小孩嗎?
似乎開發商和承建商們心里也沒底。據記者了解,在今年3月份,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一次房地產企業的內部會議上,就有不少企業反映,房屋質量問題已經需要警惕。
質量與房價 雞與蛋的命題?
“拿一把普通鑰匙,用力往墻身插,可以完全把鑰匙固定在墻體內。這樣的房子你在里面住30年?”朱明(朱明博客)峰(化名)表示,從外表上看,這個珠三角的小區完全不遜色于任何新建樓盤。
朱明峰是廣東質監局的職員。今年年初該局進行了珠三角商品房的抽查檢測,雖然不少知名開發商的品牌都榜上有名,但公布的結果顯示,總體上只有 15%左右的產品不合格,尚在合理范圍內。朱明峰因為自己要買房子,所以很熱心地全程跟蹤此次抽查。在他看來,公布的數據與實際情況差距頗大,“2007 年底到2008年廣州初建的商品房,最好還是不要買”。因為他所了解到的情況是,這段時間建造的房子普遍有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
不獨監察機構,開發商內也有類似的傳言。
2008年底,圈子內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某集團開發商的銷售總監要換一套房子,其公司在廣州有5個項目,但他開始是打定主意不買自己公司的房子,因為房子質量實在不怎么樣。但他當看了一圈其他公司的項目后,最后還是決定買自己公司的產品。因為自己公司起碼還知根知底,其他項目還不知道哪個環節偷工減料了。
建筑質量問題其實并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監管不力的問題已經纏繞了業界幾十年。但這兩年問題更為嚴重,不時傳出業主因為不滿意房屋質量而要求退房的新聞。
對于此前的退房潮,業內分析人士大多認為是由于房價下挫,準業主損失嚴重,因而以此為借口退房。在他們看來,房屋質量與房價下跌并非緊密相關的因素;房屋質量更應該與監管力度互為因果。因為即使房價上漲,如果監管依舊不力,地產商同樣可以為了賺更多的利潤而壓縮建筑成本,從而導致房屋質量下降。
行業潛規則
從理論上,這樣的分析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另有隱情。
一位承建商告訴記者,2008年房地產市場縮水,直接影響到房地產公司的資金周轉問題。一旦地產商資金周轉不靈,首先截流的就是工程款。而去年這種拖欠現象極為嚴重,這也是近期建筑質量問題的原點。
在國內,房地產業并非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行業,但建筑行業卻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正因為過度競爭,建筑商的利潤都被壓縮得很薄很薄,如果撇除大型基建,業內普遍利潤率不到2%。
而按照建筑行業的潛規則,開發商通常都要求承建商墊資,也就是說,第一筆工程款通常是承建商自己出,當工程進行到1/3或者一半的時候,開發商才會出錢。這時候,如果開發商拖欠工程款,承建商將血本無歸。而2008年上半年房價下跌的同時,建筑成本還在飛漲,高峰(高峰博客)期鋼材達到6200元/噸,而三年前鋼材的價格只在3000元/噸左右。水泥、沙石等材料的成本都是成倍地上漲。這些壓力最后都落在承建商身上。
“現在誰也不敢拖欠農民工工資,但我們也要生存啊,那只有從材料入手。”面對記者,上述承建商似乎頗為無奈:應當6毫米厚的鋼板在建筑中只用3 毫米的,28毫米的鋼筋也被私下換成25毫米的;蛘咪摻铋g距變稀,根數減少。這已經是普遍現象,更有甚者將劣質螺紋鋼直接用于主體工程。
朱明峰告訴記者,在2007年底廣東質監局的一次抽查中,廣東韓江建筑有限公司就名列榜中,使用了硬度和力學性能都不合格的螺紋鋼。而廣東韓江建筑有限公司是合生創展的姊妹公司,而通常合生的樓盤都有韓江承建,老板同是朱家兄弟。在2009年的廣東質監局針對珠三角商品房的抽查檢測中,韓江再度驗出不合格產品。
除了鋼材,地坪厚度(不含樓板)等工序也都“縮水”,120毫米的也往往被做成只有80毫米厚。“只要不被質監局抽查到就沒問題了。”前述承建商表示,這些都是被“包裹”在內部的環節,封頂后的工程驗收根本檢測不到其中情況。
而按照我國的相關法律,日常監督是由承包企業的質檢人員負責,這無疑是掩耳盜鈴。而相關部門的日常監督范圍有限,例如,此次廣東質監局只能監測到500多項材料,其中包括了上到鋼材下到裝修涂料的各個環節。對于珠三角數千個項目,一個項目上百種材料的“量”來說,這種監察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即使發現使用劣質產品,所謂的懲罰機制不過就是限期整改而已。
誰買單?
“能怎樣呢?”梁偉明顯得非常無奈。他是廣州保利西子灣第一期的業主,該項目在2008年年底收樓時,業主發現出現諸多質量問題,于是拒絕收樓,其后部分業主更是將保利告上法院。對于此事件的進展,4月29日,保利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該項目完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由于事件處于訴訟期,不方便發表更多評論,一切以公告為準。
梁偉明沒有成為訴訟業主的一員,他在開發商修補好房屋最后一道墻身裂紋后,在收樓書上簽了字。
“我有個監督部門的朋友告訴我,除非是把房子拆了,再把這些材料拿出來檢驗,否則你無法判斷房子是否偷工減料。即使是告上法院,所能提供的證據也只能是此前監督部門開出的證明。恐怕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梁偉明說,國內還沒有成功的商品房索賠案例。所以他只能選擇某種程度上的妥協,請來驗房師(驗房師博客),把房子能看到的部分都細細敲打一遍,發現有任何不妥就找開發商返工。也許是因為“業主狀告”一事引起了社會反響,保利對于梁偉明的要求幾乎也是有求必應。“個人也只能做到這樣了,墻壁內部是否有大問題已經是無解。”梁偉明自嘲道,他只能祈求廣州別發生太過強烈的地震。
今年三四月,保利西子灣二期開始交樓。學乖了的開發商此次拉長了交樓期,不再讓業主集體收樓,希望通過這種方法逐個突破,讓交樓變得更為“和諧”。
同樣有質量糾紛的還有上海的萬科金色雅筑。業主表示,“隔音之差”幾乎能聽到隔壁小夫妻的悄悄話。雖然開始業主也采用了示威方式維權,但最后大部分業主選擇的也是接受開發商的整改方案。萬科答應為房子墻身增添“隔音棉”、衛生間加涂防水層等補救措施,并且在整改施工期間,為每戶業主每天給予 200元的補償。
4月29日,萬科上海發言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該事件已經完全結束,絕大部分業主都接受了整改方案,業主的利益得到了維護。
就這樣,建筑質量問題變成開發商公關能力考試,最終買單的還是無奈的業主。
4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全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執法檢查的通知》,明確2009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執法檢查。
希望這會變成長期且有效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