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地產市場呈現出量跌價滯的態勢,再過一個季度左右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面臨全面調整,房價會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說。”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4日的表態,一時間占據了各大報紙的新聞頭條。但,“樓價真的會在一個季度左右下降嗎?會降多少?哪些地段樓盤會先降價?”的疑問隨之而來。
與之相對、頗具戲劇性的一條新聞則是,一向嘴硬的“大炮”任志強卻突然改口,立場急轉直下,呼吁地產商降價,直言“在強制的政策壓力之下,降房價已成為了主色調,降已成為了一種必然”。如此言論的原因卻是,“不如用降的呼吁讓這些政策不出臺,少出臺”。
兩番言論的一唱一和,不禁令人莞爾。房價下降自然是令買家甚至大多數國民稱快的一件大事,但是如此“人為”調控來的下降,不知道上漲是不是也在翻手覆手的掌控之中呢?
此后面對市場對“莫須有”的新政的猜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卻又稱,并不存在“又一輪”、“新一輪”、“第二輪”調控的說法,因為政策現在還沒有落實到位,正在落實。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不同意見”,似乎不難揣度出樓價的微妙與龐大。
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4月中旬以來,中央接連重拳出手調控樓市,掀起新一輪樓市調控風暴。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新政出臺兩個多月,中國主要城市住房成交量銳減。但是,身邊的切身體會卻是,樓價的下降似乎永遠都在別家,“看得上的依舊買不起,降了價的卻也看不上”。買家的糾結矛盾,開發商也并不輕松了。任志強參加論壇時稱,開發商們在博鰲地產論壇上開閉門會議,討論的話題和足球差不多,就是大家一起“猜”。開發商們盡管都認為房價要降,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降和要降多少。對開發商來說,如何降價、應降多少,確實是一種心理、精神、資金與戰略的博弈過程。
然而,任志強依然堅定地認為,雖然房價短期內會下降,但這是強摁著牛頭喝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住房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因此房價長期肯定仍會倔強地昂起頭來。
說了這么多,無外乎表達了筆者的一個杞人憂天,房價下降是舉雙手贊成的,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要的是房價的實實在在的下降,而不是虛高后的打折。更異想天開一些說,我們希冀的是市場的理性回歸,而不是強壓下的短暫收斂。甚至,往更遠一些說,即使是,在成功地把樓價壓下來之后,其后的樓價走勢希望也在相關部門的考量之中。調控萬萬不能成為投機者的獲利溫床。關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