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有貨偏不賣
●早封頂了,偏偏不拿預售證
明明已經蓋好了樓,商家就是不去申領預售證,想買房的人只有眼巴巴干等的份。這算捂盤嗎?“不算。我沒拿預售證就不用發售,就沒有捂盤的說法了嘛”,有商家如此說。
越秀區的東山一品,自從去年底和今年1月份推過兩次貨、4棟樓宇外,至今一直別無動作。從陽光家緣可見,4棟樓宇目前余貨有六七十套,自新政出臺后,成交變得非常緩慢,F場可見,6棟全新樓宇齊刷刷呈現了外立面,除了已經開售的4棟樓宇外,還有2棟單位早已處于封頂狀態,但商家至今仍未申領預售證,陽光家緣顯示其狀態為“未納入預售”。
一位很想購買一套約100平方米單位的女士抱怨:“現在賣的都是130多平方米的大戶型,總價高。我們想買的就是10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單位,偏偏商家就是不賣。銷售人員總是說近期就會賣,但‘近期’了半年多了也沒見任何動靜!
●已有預售證,偏偏未見發售
荔灣區某大型項目有多棟樓宇,預售證號碼卻只有一個。整體上看,該盤的推貨節奏還算比較穩定,不少樓宇在獲得預售許可后半個月內就推出市場。不過由于樓宇棟數多,且預售總套數、未售總套數和已售總套數難以統一,因此只要不太留意,就不會發現有捂盤現象。
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該盤的C棟樓宇已有預售證,陽光家緣顯示其為“可售狀態”;5月份時,另一棟樓宇也已獲得預售證,目前同樣為可售狀態。不過這兩棟樓宇至今均未正式發售,網上也未見有簽約記錄。商家稱,7月份也不會有推新貨的計劃。眼下該盤正在消化已經推出的幾棟樓宇的余貨。看來,這些新貨何時推出,還得看商家意思了。
●誠意登記8個月,偏偏不開盤
2010年,海珠區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缺貨狀態,位于革新路的鳳樂雅苑,一次次被媒體列為“海珠該月唯一全新樓盤”,卻一次次地對外稱“發售時間未確定”。
早在去年11月,鳳樂雅苑的建筑施工已差不多就緒,并開始接受誠意登記,當時,銷售人員預計可在12月份開盤。該盤總貨量約150套,據預測,均價不低于1.1萬元/平方米,相對周邊中海錦榕灣約2萬元/平方米的價格來說,著實有吸引力。不過,令人失望的是,該盤的發售時間一拖再拖,如今大半年過去了,本月7日,該盤銷售人員仍回復稱:“開盤時間未定,價格也未定,可能要到明年年初再說!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盤其實已經達到預售條件,但開發商見市道不好,擔心賣不起價,而且手里也不缺錢,因此并不著急去拿預售證。據說開發商已經開始接觸銷售代理商,但一直沒有實質性的推貨動作,售樓部也暫未開放,原有計劃在今年七八月份開賣,后來又往后推遲了。
牛!有錢都不收!
●“含著金鎖匙出世”,非關系戶不賣
天河區某樓盤全新一期產品可謂“含著金鎖匙出世”,開發商是知名房企,廣州市民的認可度很高;樓盤所處位置非常好:核心地段,且有稀缺資源。
所以,從其動工建設開始,就備受市場關注。奇怪的是,樓盤建到三分之二了、封頂了、拆排柵了,除了“吹風價”不斷攀升的風聲外,沒有任何關于銷售的消息。當然,在陽光家緣網站,也查不到該產品拿預售證的信息。
這可急壞了部分市民,特別是樓盤的一些舊業主,雖然一直看著身邊樓宇從工地變成房子,卻沒有買入的機會。直到去年底今年初,有“神通廣大”的舊業主聽說有香港人買了該期產品,雖然單價高得有點嚇人,但舊業主還是想再買一套。在廣州打聽不到任何消息,于是跑到香港去。結果,也是失望而歸,據稱“該期產品不是所有人都能買的”。看來,這樓盤真成了“皇帝女”,普通市民還不得其門而入。甚至連廣州的員工也表示,他們不清楚具體情況,“那是更高層領導才知道的事情吧”。因此,有業內人士估計,那些在香港買到這期產品的買家,應該是開發商的關系戶。
記者在樓盤現場可見,部分樓宇排柵基本拆除完畢,樓盤外立面等已露真容,只是,到底何時銷售,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有小道消息稱,樓盤可能會在今年“十一”期間發售,結果如何,只有到時才能見分曉。
●3000市民當“陪賣”,“掐架”才搞定
“內部認購人數超過3000”,不久前,某大商場屢屢使用的廣告語,與現場人頭攢動,一道形成一幅直白且有效的宣傳畫面。不過,看著這樣的數字,記者感覺的不是驚訝,而是憤怒。人數越多,意味著“陪演”的角色越多。就算是拍戲,作為群眾演員起碼也有一點辛苦費,可憐平頭老百姓還要被忽悠著辛辛苦苦去排隊,擠得一身臭汗。
“早就沒貨了,幾百個商鋪而已,10倍認購是開發商絕佳的宣傳廣告!睋槿耸客嘎,早在該大鱷定下拿地細則時,鋪就已經差不多內定了一半,最初的內部價格很便宜,但非“一號人物”勿擾。而為了招商引資,該優質地塊早就確立為“定向出讓”,讓不少本地發展商眼熱。
這幾乎是該發展商一貫的操盤手法!坝绣X買不到”是該商場開盤前的例牌動作,比如最近在上海的那一單,據說是“內部客源”幾乎“掐架”才搞定分配了65間鋪。
在該商場的招商會議上,因有友人心思思要買鋪,朋友欲為其走一趟后門,無奈該商鋪負責人一副十分為難的樣子,說:“最近好難做人啊,能不能買到還要看最后分配,諒解啊諒解!”
搶!沒貨先蓄客
●想攬街坊客,地基剛挖就設咨詢處
不同樓盤會有不同的做法。位于五山的睿山,則選擇了早早開門迎客。
早在今年3月,這個叫睿山的樓盤,和其他樓盤一樣,剛挖地基時,便在圍墻上寫上了開發商的名稱。奇怪的是,樓盤還在挖坑、打地基階段,便有網站登出了樓盤的售樓電話。當然,打過去的結果是沒有人接聽。不過,如果親自到現場,還是有些收獲的。因為就在工地入口處,有一個簡陋的辦公室,上面掛著“客戶接待處”的牌子,里面也有工作人員,自稱是代理公司的人,并且會向到場咨詢的市民介紹樓盤的情況。
對于樓盤為何早早設咨詢處,當時在咨詢處的工作人員說,因為有很多客戶想了解樓盤的情況,設咨詢處可以滿足客戶的要求。天河某樓盤的營銷人員則表示,早早在現場設立咨詢處的,一般是小型樓盤,買家以周邊居民為主,這樣少推廣也可以“吸”到不少客。
●后續貨量大,尚未起名先要樹形象
君華廣州大道北項目尚未起名,仍處于基坑階段時,其刻意打造的時尚、較高端形象已迫不及待地展現出來。
早在5月份,項目圍墻已經建好,上有時尚女郎、紅酒、奢侈品等元素,明顯區別于早期君華又一城的務實、高性價比風格。6月初,一幢三角形紅色建筑便在路邊最顯眼處建起來,是樓盤的咨詢中心。
記者早前踩盤時發現,該盤尚無任何信息資料,戶型、價格尚未明確,而且連樓盤名都還沒有定好。僅在現場設有星巴克咖啡品嘗區,凳子僅有四五張,咨詢人多時,售樓小姐與市民均無座位可坐。記者在其登記本寫上自己的聯絡電話,發現已經記錄了10頁紙以上。
據記者了解,該盤規模較大,后續貨量有千余套,且有部分商業裙樓,因此開發商更是“無利不起早”,早早做定蓄客準備。(詹青 張秀欽 陳玉霞 趙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