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很多孩子告別幼兒園,確定將在哪所小學開始學習生活。
為了讓孩子進理想的學校,很多家長提前數年在學校旁購房。優質教育資源周邊小區一直是家長必爭之地。
近日,記者調查多個緊鄰優質教育資源的小區。一邊是中介對“學區房”的極力推薦,一邊是業主因孩子無法“就近入學”的煩惱,家長嘆學區房真假難辨。
教育人士提醒,“就近入學”不是地理概念,購學區房產是風險投資。
個案1 提前買房子學區卻改變
社區:利澤西園
現狀:購房后學區劃片調整
望京利澤西園二區居 民翟大媽的孫子明年上學。這件事成了她的心病。
她說,小區2002年入住,步行5分鐘就是日壇小學分校,小區被劃入該校。為了孩子上學,她兒子、女兒均在該小區買房。但2007年,劃片調整成望欣園小學,翟大媽這下蒙了。她說,這所學校沒有日壇小學有名,居民對師資不了解。她說,當初看中房子對口學校好,如今劃片卻變了。
近日,該小區居民“忽忽飄飄”(網名)在望京網發帖講述給孩子報名上小學的經歷。據其稱,由于對望欣園小學不了解,想讓孩子上相隔一條馬路的朝師附小分校,卻被告知該校只收利澤西園一區的孩子,二區的孩子要繳贊助費。“一區能上,二區不行?”翟大媽也表示不解。由于學校放假,記者未聯系上相關負責人。
利澤西園二手房均價超兩萬,但仍有不少家長到周邊中介咨詢。中介均向客戶強調周邊有小學,但針對孩子能否入學,中介人員含糊其辭。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詢問利澤西園二區能否上朝師附小分校,鏈家地產一位程姓員工說:“樓下就是學校”。記者追問是不是一區能上、二區不能上,對方表示:“聽說都能上”,只要學校有空缺就可以。
個案2 業主指劃片“舍近求遠”
社區:幸福家園
現狀:緊鄰培新小學,但劃片學校相對較遠。
6月份,崇文區幸福家園貼出學區劃片信息。一些家長看后不解。小區距培新小學僅百米,小區對口學校卻是數公里外的新景小學。
“劃片舍近求遠,孩子不能上家門口的學校。”近日,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在小區廣場遛彎。一位女居民說,她外孫女即將上學,由于沒被劃入培新小區,只能上新景小學,“新景小學也不錯,可是要坐兩站車”。
聽說孩子不能上培新小學,業主劉女士雖然孩子還小,但也有些郁悶。她說,她愛人在這兒長大,小時候上的是培新小學,中學在旁邊的匯文中學。當初考慮孩子上學,才在這兒買房。
雖然多數業主知道孩子不能上培新小學,但附近中介仍把培新小學當作賣點。記者咨詢幸福家園的房能否上培新小學,三家中介承認不能上,但另一家中介的人員表示能上,并強調:“今年能上但明年不好說。”
培新小學一名老師稱,學區劃片由教委確定,小區開發商賣房時如果說能上培新小學,顯然不靠譜。她建議家長最好先到學校求證,然后決定是否買房。崇文區教委人員表示,劃片根據戶口和小區適齡孩子數量等。崇文區招生考試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小區對口哪個小學每年會微調。幸福家園未劃入培新小學,可能因為該小區孩子太多。
個案3 “距名校20米”家長易迷惑
社區:莊勝二期
現狀:距實驗一小百米,家長沖著名校買房。
莊勝二期地處宣武門,均價4萬。由于該小區與實驗一小緊鄰,加之周邊中介標榜“學區房”,此處二手房交易持續多年火爆。
近日,不少家長穿梭于該小區周邊的中介。“剛考察完,小區離實驗一小隔一條20米寬的馬路。”家住通州的王女士說,她家孩子不到2歲,但她已經計劃孩子上學的事。
中介人員說,近期生意不好,看房人多是沖著“學區”來的家長。在莊勝二期一家中介,員工推薦道:“買了房就能上實驗一小。”
隨后,王女士來到實驗一小。一名門衛說:“莊勝二期不是本校劃片”。她向居民打聽得知,該小區劃片是胡同內的琉璃廠小學。
李先生曾是該小區業主,去年將房賣掉。他說,賣房時,中介帶來的客戶多是孩子家長。他曾提醒看房人:“如果看好小區地段,我建議你買,如果是為孩子上學,到時落空別后悔”。
“當年很多業主沖著實驗一小買房,但孩子快上學時才知道實驗一小不收本小區孩子。”李先生說,幾年前,家長為劃片的事奔走于多個部門未果。由于家長認為琉璃廠小學硬件和師資不如實驗一小,只好把孩子送到海淀、西城上學。
- 解疑
為何買房后學區改變?房子緊鄰學校卻不能入學?日前,相關教育人士解釋了家長的疑問。
就近入學非“地理概念”
4月,北京市發布今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針對社會上以“就近入學”為名炒作“學區房”,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就近入學不是地理概念,像八中、四中周圍沒有多少小區,而有的學校周邊小區集中,需要教委、學校對入學范圍科學規劃。因此,家長不能理解成住得近就能入學。
入學條件抑制學區炒房
近就入學除了房子在片內,還有附加條件,比如落戶年限。市教委相關人士指出,增加條件是為防有人為擇校臨時買房,這種情況多了,會使教育資源配置難以預估。針對學區房的爆炒,一些學校規定父母與子女在片區落戶的年限,以及一戶只有一個入學名額。
學區購房本是風險投資
教育界人士指出,學校旁購房前要弄清學校的招生要求。承諾可入學的是中介和開發商,即便無法入學,也不會有人擔責。由于招生計劃調整,同一處房對口學校也有變數。已有區縣考慮,未來劃片區域每年微調,讓優質學校發揮更大作用,也為“學區房”降溫。(記者 李毅哲 張媛 張偉峰 王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