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維修明碼實價形同虛設 空調加雪種利潤竟達三倍
記者調查發現家電維修收費標準不明確,導致維修企業貓膩多
時報記者 劉 莉
成本僅50元的空調加氟成本,維修點卻公然收費200元!日前,有業內人士向時報記者“踢破”家電維修業的內幕。據透露,家電保修期后出故障或需要更換零件,收費標準往往是五花八門,這便給了一些企業或維修網點以“暴利”的空間。
近日,記者就此事走訪各大空調廠家、家電售后維修點以及廣州家電維修協會獲悉,目前家電維修不少項目仍缺乏統一的收費標準,收費標準的不透明、成本信息不對稱、維修后使用期限“缺失”,均極大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因此,有業內人士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應早日出臺相關規范。
現狀1 收費標準五花八門
家住廣州海珠區的韓先生告訴記者,日前他聯系廠家維修中心來為家中的空調加“雪種”,廠商收了200元。后來有同事告訴他,同型號的空調加“雪種”才收80元。兩者收費相差竟逾一倍,韓先生對此感到非常不解。
接到韓先生的投訴電話后,時報記者先后聯系了美的、格力、海爾等空調主流品牌的售后服務部門。發現三家廠商的收費標準均不一樣,有按照匹數收費的,也有按照雪種重量加上人工費收取的。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報價僅限于正常情況下加氟,如果出現氟全部跑光或銅管過長等狀況,則按另一標準收費。
另據記者了解,三星、松下、LG等合資品牌的收費則普遍略高于國產品牌。
記者走訪各小區維修網點,所得到的報價更是五花八門,有按公斤算的,按匹數算的,還有按充多少個“壓力”算的,也有不報價的,說要上門看了才知道。多數網點老板表示,價格還可以談,但空間不大。而記者在網上查詢到的空調加氟報價,大多也是“面議”。
而且視乎開不開發票,維修中心收費標準也不同。記者拔打空調廠家的服務熱線,詢問加氟后能否提供發票,多數廠家表示只提供收據。當記者要求一定要發票時,其中一空調品牌的服務人員向記者提出,開發票要另外收錢,以總額的3%~5%左右收取。
而零散的維修網點老板則直接得多,表示要發票的話,則要等上幾天,而且另外還要加收20~30元費用。
現狀2 維修后沒有“保障期”
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空調各大品牌的維修服務,均是由廠家授權給分布在廣州各區的維修網點“受理”。在保修期內的,將由維修網點的人上門為這些品牌的客戶服務,然后再由網點的人直接找廠家結算。保修期外的,則由消費者直接向維修點支付費用。
“這就出現了雙重收費標準的空間,比如維修點給廠家1P機的報價是60元左右,也就是成本價加一點點利潤,但保修期外的,維修點的報價則高達150~200元。”
在談到“加了一次氟后,可保用多長時間”這個問題上,只有格力方面表示,加一次氟后一年內,消費者需要再加的,可以免費。其他的空調品牌則均表示,無論是國家相關機構還是相關協會均沒有“加氟后包用多長時間”的規定,如果消費者堅決有要求的,可與廠家協商,最多按維修服務的相關規定,包6個月。
而據廣東蘇寧電器負責空調售后服務的一位人士透露,由于各品牌空調的焊接工藝不同,氟利昂制冷劑都會不同程度地發生滲漏,一般國產品牌空調加一次氟后可正常使用1~2年。如果沒有相關使用期限,可能就會出現“某些黑網點為多次收費而故意不加滿”的情況。
業界解秘 空調“加氟”貓膩繁多
阿源從事家電維修行業已經有6年了,他告訴了記者有關空調加氟的一些成本及相關內幕。
記者:能否告訴我們一些關于空調加氟的常見的貓膩?
阿源:先從最簡單的說起,現在市場氟利昂的價格每公斤20元左右,而1.5匹的空調最多只需要加0.92公斤左右,如果修理工要求你們多加,那肯定就是宰你們了。還有就是,你的空調根本不缺氟,卻說給你加了,而你也不知道,就白收了你一筆錢。
記者:怎么樣簡單地判斷空調缺不缺“雪種”呢?
阿源:在確定空調運轉的情況下,看一下空調內外機連接的銅管,如果銅管上有豐富的水滴,就說明你的空調不需要加氟;如果銅管上有白霜凝結,就說明氟利昂不夠了;如果銅管上既沒水,又沒霜,而且摸上去一點也沒冰涼的感覺,那就是空調里沒氟了。
政策現狀
空調加氟 尚無統一收費標準
“我們收費是按照家用電器協會相關標準來制定的,一般會有一個上限,如果一旦發現授權網點亂收費,我們會對他們進行制裁。”某主流空調品牌市場部有關人士這樣告訴記者,但在談到如何對這些網點進行監管時,該人士卻說不出任何具體措施。
廣州家電維修行業協會會長姚文楨說,目前尚無空調加氟的收費標準。“廣州市家電維修協會在中國家電維修行業協會的領導下,結合廣州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本地家電維修價格進行修改和完善。”姚文楨向記者透露,目前中國家電維修協會將家電維修收費分大修、中修和小修,空調加雪種劃分在“大修”這一類,但沒有單獨列出來,所以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收費標準。
不過,姚文楨指出,如果同行或市場需要,廣州市家電維修行業協會完全可通過考查市場,對“加雪種”單獨制定一個統一的價目表,這完全是可行的。
而廣東省物價局咨詢電話的接線人員告知記者,空調加氟收費尚無定價標準,而是完全由市場行情決定,并允許不同企業有價格差別存在,所以較難受理消費者以“收費高”為理由的投訴,即使以“暴利”理由投訴,“取證也會很困難”。
家電維修 “明碼實價”形同虛設
記者多方走訪發現,空調加氟亂收費現象,只不過是家電維修行業的“冰山一角”。雖然,《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但實施情況卻強差人意。
按《規定》要求,明碼標價應做到價目齊全,公示內容除了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還應包括修理輔料、零配件的品名等。但記者在對廣州部分家電維修網點調查發現,不僅路邊店、社區店等幾乎均未對維修價格進行公示,一些品牌的特約維修點也只是對檢測費、修理費和上門服務費進行公示,對于維修零配件的價格則大多忽略了。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種產品上的同一種零件,各地維修成本也有所差異,會隨時間發生改變,因此,價格手冊的印制成本高,工作量巨大;同時,由于《規定》中要求,價格手冊應由當地物價部門監制,造成手冊的印制周期也較長。于是,部分企業為了節約成本,還有一些企業圖省事,怕麻煩,因此上門維修便沒有標價。
“但是,如果維修人員不出示價格表,我們怎么去判斷收費是否合理?”一位市民指出,即使零部件價格明示了,在維修過程中,零部件到底是需要更換還是只需要修理,自己也很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