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環薊門橋東,國美全國各門店的銷售冠軍北太平莊店駐扎于此;與之相隔不過數百米,蘇寧電器北京旗艦店剛剛開業。向東一公里,國美鵬潤店與大中馬甸店干脆成了一墻之隔的鄰居。在北三環馬甸至北太平莊沿線不到兩公里的區域內,已經擁有四家家電賣場。
但在最近3年店面數量“爆發”的同時,北京家電零售的銷售額卻并未像店面數量那樣快速增長。家電賣場在發力“圈地”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店多客少”的現實。
店面大演“空城計”
一樓的手機柜臺前,稀稀拉拉站著幾名顧客,而除了手機區之外,大片的小家電、數碼攝像以及電腦區域,居然沒有一名顧客。這是本月23日上午10時,記者在安貞橋北側的蘇寧電器賣場內看到的一幕。被譽為“黃金地盤”的一層底商尚且如此,二層三層的經營狀況更是慘淡。記者在空調、洗衣機以及冰箱等銷售區域轉了一圈,只發現了一位正在咨詢的消費者。“如果不搞活動,平時客流量都是這樣,沒什么人。”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在大望路大中電器門店,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大中電器3層的彩電銷售區,幾乎所有的彩電都沒有打開,屏幕漆黑一片。“平時顧客很少,我們就把電視關上,也省點電,等到有人買了再打開。”某個電視品牌的促銷員表示。利潤單店額度下滑
“我請大家算一筆賬。3年前,北京的家電賣場只有50多家。目前,已經有170多家賣場,數量是3年前的3倍多。而北京家電市場的容量每年大概只增長20%左右,這樣平攤下來,家電賣場的單店銷售額怎么可能會有增長?”針對某些家電賣場宣稱自己“單店銷售額上漲100%”的說法,國美電器總裁陳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門店擴張速度快于家電市場增長速度,是單店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
“國美電器銷售的提升更多來源于規模的擴張而非單店效益的提升。”陳曉透露說,國美電器今年前三季度共新開門店85家,門店總數增加到672家,雖然銷售收入實現了70.46%的高增長,但其單店銷售量只增長了0.76%。他表示,已經認識到單店銷售下滑的國美今年已經關閉了26家門店,并將繼續“專注于門店網絡的優化”。專家過度開店浪費資源“這樣開店是資源浪費!”面對火爆的家電市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認為,北京的家電連鎖店數量已過剩,繼續開店并不能帶動整體需求。換句話說,開再多的店,整體市場容量還是不變的。于是單店盈利下降甚至虧損就很正常了。
一些大型家電廠商的觀點也與此一致。他們表示,家電賣場在北京的爆發式增長,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銷量,反而在銷售成本上造成了很大負擔。交給賣場的進店費、占地費、促銷管理費、店慶費等,將隨著店面數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總銷售額卻沒有增長,這對廠家來說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楊汛)
新聞鏈接
新賣場將禁止扎堆
本報訊(記者楊汛)由商務部頒布的國內家電零售首個行業標準《家電專業店經營規范》將于12月1日起實施,對于家電賣場“扎堆”開店的行為做出了限制。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負責人表示,新開賣場與同類專業賣場之間的距離應控制在1000米以外。
針對家電賣場斥重資競相打造“旗艦店”的現象,《規范》規定,經營面積在6000平方米以下、且經營品種在10000種以下的,一律不許宣稱旗艦店。此外,家電專業店促銷時不得降低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不得將質量不合格物品作為獎品、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