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電醫保”?
“家電醫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據介紹,“家電醫保”也叫“家電延保”,在國美,它的名字叫做“家安保”。一般來說,家電的保修期通常只有一兩年,過了保修期,很多麻煩就難以解決了。據業內人士介紹,液晶平板如果屏壞了,維修費要超過6000元;如果主板壞了,維修費要2000多元,即便是電源板壞了,也要1400多元才能修好。不過如果加入“家安保”的話,只需要事先一次性交納幾十至一千元不等的費用,就可以將電器的免費保修期限延長你所需要的時間了。記者在國美營業員發放的資料上可看到,根據家電價格高低不同,“家安保”要求支付的延保合同費也水漲船高;延保年限最高為4年,年限越高,延保合同費也越多。價格最高的延保卡為1000多元。
據了解,在延期保修合同時間內,只要是正常損耗而非人為暴力的損壞,都可以獲得不計次數的免費上門維修服務,包括免費更換零配件。有些廠家還規定,在服務有效期內連續三次維修后,第四次可以不修更換同品牌、同型號的新機子。
“家電醫保”劃算?犯傻?
賣場說法:“家電醫保”改變同質化競爭
“家電醫保”這一新事物進入廣州家電市場,就引起了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的議論。國美總裁陳曉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延保服務實質上是家電賣場傳統服務的延伸,目前國美正在建設完善家電延保系統,因為在目前賣場同質化競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為顧客服務,已成為擺在家電連鎖賣場面前最嚴峻的課題。”
消費者說法:“事前買單”不習慣
對于新生事物,廣州的消費者向來“海納百川”,不過對于“家電延保”,消費者卻是看法不一。準備更換家中使用多年的老電器的市民王先生說,根據自己家中電器的使用情況,他覺得家安保不錯。像家里過去修得比較多的是電視,超過廠家保修期后,因為電壓不穩而燒壞電視,上門維修,光上門費、開機費就要150元,更換零配件還要另外收費,大的零備件都要上千元。如果購買了“家電醫保”,萬元以下的商品一次付出不到七百元的費用,就能保障3年,還是很劃算。
而持反對意見的消費者則認為,現在各廠商都大打“服務牌”,有些甚至承諾“10年包修”、“終身包修”,花錢買服務是不是“有點傻”?而目前大部分消費者仍然抱著僥幸的心理,不愿意為家電的維修“事前買單”。
專家說法:服務成為商品是進步
針對“家電醫保”這一新生事物,業內專家認為,讓維修服務成為商品,是行業進步的表現。多年來,延長包修期是家電企業推出增值服務活動時普遍采取的方式。但過度承諾延長包修時間雖能帶來暫時性的銷量和利潤激增,卻是對企業資源嚴重的透支,很多廠家的承諾并不能真正兌現。而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服務水平的要求卻越來越高,因此專業化、便利的第三方服務是解決問題的良好渠道。通過統一、規范的服務公司運作,可以提高廠家的整體售后服務水平,也讓消費者得到了真正的服務保障。
據介紹,延保服務在國外早已十分流行,在香港也早就開展起來了。不過在內地市場卻剛剛展開。廣州國美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國美的延保服務主要集中在一級市場,以后將逐漸推進到二級市場。
提起“醫保”大家都不陌生,平時交點小錢,一旦生了病可以省一筆大錢。可是你知道嗎?現在連家電也有“醫保”了。近日,廣州國美在行業內首推了“家電醫保”服務,把歲末年初的家電市場競爭引向了新的方向。
消費提醒:給家電參保支招
“家電醫保”還是個新事物,精明的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呢?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要注意以下三點:
購買保險簽合同:目前賣場推出的延保服務只給消費者提供了“延保卡”,對于具體細節則沒有規定。質檢部門專家提醒消費者,給家電買保險的時候,最好能跟賣場簽訂一個具體的合同,詳細寫明延保的起始和結束日期,對于延保范圍、延保期內故障的責任界定等方面也寫得越詳細越好,以防日后發生糾紛時備用。
醫保不負責認為損壞:目前,賣場的“家電延保”都規定,延保的產品必須是由于自然磨損而引起的,包括工藝和材料缺陷、電力不穩造成的產品損壞、遙控器損壞、環境因素(受熱、灰塵、受潮)造成的損壞等方面,因此消費者一定要盡量杜絕人為損壞的可能性,不要自己隨便拆裝機器,造成保修時的爭議。
并非所有家電都需延保:雖然“延保”可以在關鍵時刻讓消費者少花錢,但也不是所有家電都有延長保修的必要。據專家介紹,價格便宜的小家電和數字播放器等產品沒必要買“家安保”,因為它們的性能款式更新速度很快,免得額外投保。而像平板電視或是那些使用頻率較大,維修成本較高的家電則最好購買家電延保。(馮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