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4日發布召回公告至今,已經整整五天過去,但松下電器設置的兩部冰箱召回專線電話依然難以接通不見改善。很多消費者對此所感受到的失望甚至煩惱已經超過了冰箱問題本身。
客觀講,松下在冰箱召回的信息溝通渠道上已經有一些準備,比如除了在公司日常的800客服熱線中單獨增設了一個召回按鍵外,還特意增設了兩部專門用于此次召回的專線電話,并增加了20倍的話務員接聽電話。
不過,從五天來的反映看,這些舉措顯然仍無法滿足需求。對于召回電話難打的問題,松下方面的解釋是當初對撥打電話的消費者數量預期不足。但事實是,此次召回的冰箱總數達36萬多臺,而且基本都是仍在使用中的新產品,那么就意味著至少會有36萬消費者撥打這兩部電話,那么這兩部召回電話究竟應該設立多少線路和話務員應該是能估算出的。更何況,電話無法接通的問題從召回公告發布當日即已出現,迄今已經過去五天,松下方面究竟都做了哪些補救措施?
召回電話難打,讓很多消費者相當焦躁,如果說冰箱存在安全隱患,還是廠家的無心之過,但召回渠道的不暢則更多地反映出了廠家對事件的重視程度。因此,召回電話能不能順暢接通,其實從一個側面反映著廠家對此次召回事件的誠意到底有多少。
此外,根據松下提供的消息,目前他們組織了一支1100人的上門檢修隊伍負責這些召回冰箱的上門服務。仔細算算,1100人修36萬臺冰箱,究竟什么時候才能把最后一臺冰箱的隱患消除?
增不增加電話容量以及話務員和維修人員的數量,雖然可以找出很多客觀原因,但終究都是成本的考量。那么,與消費者家中的安全隱患相比,松下還應該計較這個成本嗎?
說到召回成本,有一個案例一直讓記者難忘并且感慨,它的主角同樣是松下電器,只不過發生在日本。2005年,松下電器發現1985年到1992年間生產的20多個型號的燃油取暖爐存在向室內泄漏廢氣引發死亡事故的危險,因而決定召回。為此,松下電器從2005年開始在當地報紙、電視反復做召回廣告,由于迄今沒有召回全部產品,因此這些廣告直到今天還在做,已經整整五年,其間所投入的費用可想而知。其實,這些一二十年前的取暖爐可能已經沒有多少還在使用。即便如此,廠家也要把這些廢棄的采暖爐召回以免后患。
其實,任何商品都有可能不完美,一旦發現問題,之后所做的補救措施反而可能會使它恢復完美。如果松下電器在日本召回采暖爐的事例也能在中國上演,那么我相信松下冰箱召回事件留給多數中國消費者的也將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