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0年縣鄉鎮企業局局長,為農民保了69萬多元貸款,退休后打工10年替農民還了39萬元的債。山西運城市夏縣鄉鎮企業局退休局長胡丙申為民保債還賬的事跡在網上傳播后,被網民親切地稱為“還債局長”。有人說,胡丙申是個“憨憨”。那么,胡丙申是否真的憨?他因何保債,為何還錢?近日,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前往夏縣采訪了胡丙申和他身邊的人。
【核心網事】網傳山西“還債局長”10年替民還債39萬元
最近,一篇《夏縣“憨憨局長”10年還清擔保債》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網民關注,山西夏縣退休局長胡丙申走進了公眾視野。
網帖稱,胡丙申在擔任山西夏縣鄉鎮企業局局長期間,曾以個人名義先后為19戶農民擔保借貸69萬多元資金,后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農民無法還債,胡丙申退休后打工10年替11戶農民還清了39萬元債務。
為了替老百姓還債,胡丙申10年來擺過地攤賣對聯、賣鞭炮,開過飯館、理發店,搞過養生館,經營過小商店,甚至給人做飯、剃頭,許多與他退休局長身份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活兒他都干過。
網帖發出后,胡丙申為民保債還債的故事立即引發網民熱議,網民紛紛表示“官為民還債”很“給力”,甚至有網站專門就此開辟專欄與網民互動。
網民“長江萬里”說:“盡管從法律上講,替人還債是老胡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但是作為局長他寧愿退休后走十年還債路,也不濫用手中的權力,這種干部很給力。”
網民“憨人憨語”說,以前聽過領導欠債的,卻從沒聽過領導會為老百姓欠債的。胡丙申打工十年為民還債,是一個退休官員對法律的遵守和對誠信的捍衛!
【延伸閱讀】“還債局長”為民擔保求富農 替民還債為誠信
胡丙申1992年上任夏縣鄉鎮企業局局長時,夏縣鄉鎮企業年產值僅有2000多萬元,并且大多陷入困境。眼見蘇南等地的農民都依托鄉鎮企業富裕起來,胡丙申心急如焚。
經過考察,胡丙申發現,資金短缺是制約夏縣鄉鎮企業發展的瓶頸。當時,夏縣鄉鎮企業貸款條件十分苛刻,商業銀行不給放貸,農村信用社貸款的門檻也很高。農民辦小企業既無多少財產抵押,也找不到擔保人,靠個人根本無法貸到資金。于是,一些走投無路的農民紛紛求助胡丙申。
麻雀再小也是一盤菜!莊稼漢辦企業難度到底有多大,農民出身的胡丙申比誰都清楚,面對他們的要求胡丙申權衡再三始終無法回絕。但由于政策不允許政府部門作擔保,要擔保胡丙申就只能以個人的名義。夏縣有句土話:伶俐保媒,憨憨保帳。因為保媒不吃虧,成不成也能得一瓶酒二斤肉,保帳有風險,弄不好就會替別人背債。胡丙申說:“這些咱都清楚!可人家找到我,我咋能不管嘛,我是局長!一些信用社和大廠說‘你胡局長搭話我就借’,當時只要能把鄉鎮企業搞上去,割我的肉都行,那還怕保債!”
胡丙申先后以個人名義幫19戶農民擔保借了69萬多元錢,除了少部分來自農村信用社貸款,其余全部是民間借債。原夏縣鄉鎮企業局財務股長張雙鎖說:“當時我們都勸他,說人心難測,這個帳不能保,可他為了幫那些農民辦好企業富裕起來,始終沒能聽進去。”
2001年胡丙申從局長崗位退下來后,債主紛紛找上了門。原來當年自己擔保的19戶農民,除了8戶及時還了錢,其余11戶因企業倒閉并沒有把錢全部還上,有的甚至一分錢都沒還。
胡丙申帶著債主挨個上門去找,這一找差點沒讓他暈過去。原來,欠債人跑的跑,病的病,死的死,當年擔保的錢,還有高達24萬多元本金沒人還。面對家人的抱怨和指責,是自己擔下來,還是一躲了之?胡丙申一時難以決斷。有人建議他找找關系,把信用社的貸款做死帳處理,或者干脆找一下縣領導,請組織出面解決。但胡丙申一生視信譽如生命,認為那是隔墻扔娃——活丟人,是要遭人唾罵的。最終胡丙申選擇替這11戶農民償還債務,并承諾爭取12年把所有錢連本帶利都還上。
十年還債路,彈指一揮間,看似輕描淡寫,卻充滿苦辣辛酸。胡丙申的老同事董樂謙說:“要不是親眼見你都不相信,他退下來的第一個春節,就到大街上賣對聯、賣鞭炮,還開理發店給人剃頭,后來又開了個小商店,不到晚上十二點不關門。丙申以前坐小車呀,現在卻經常拉大車,有時候看他吃飯,一頓飯一碗水、一棵蔥、一個饃,很清苦!”
就這樣,胡丙申整整走了10年還債路。2010年元旦胡丙申終于還完了最后一筆欠債。10年間,他連本帶利總共還了39萬元。記者看到了10年來他收回的欠條和還債的收據,加在一起有近百張,數額大多都在幾千元。
還債10年,胡丙申從沒向子女求助,因為沒臉開口。在當局長期間,他沒有給子女安排工作。二兒子復員后至今在縣林業派出所當臨時工,二兒媳沒工作;女兒和女婿在河南賣饅頭,至今是農業戶口。
去年除夕晚上是胡丙申還清債務后吃的第一個年夜飯,他交給老伴一張存單,那是他怕自己萬一撐不下去半道走了,偷偷給老伴攢的養老錢。老伴拿著存單,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
胡丙申說:“我老伴60多歲了,為了多賺點錢,瞞著兒女回農村當季節工,給人家割麥、打場、摘棉花,我們夏縣娶媳婦叫‘殺媳婦’,老伴跟了我一輩子,沒享過一天福,我胡丙申真的是把媳婦給‘殺’了。”
【反饋鏈接】誠信為民的“還債局長”成為道德楷模
打工10年為民還債,胡丙申誠信為民的精神在運城市引起了許多單位和市民的關注。運城市經濟文化界人士聯合會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市民和企業家向 “還債局長”胡丙申學習,做重信尚義的模范公民。
許多學校也專門邀請胡丙申給學生們作報告,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高尚品德。運城市人民路學校五年級學生姚毅恒聽了報告后說:“胡爺爺,您不顧艱辛,不顧病情,開商店、賣對聯,賺錢替別人還債,您真偉大!您的誠信精神將會讓我永遠記住!”一些企業也將胡丙申列為員工們學習的對象。目前,山西省已經將胡丙申推選為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胡丙申說:“我今年67歲了,一擔饃已經吃了大半擔,無名無利也無悔,替人還了10年債,咱是吃了個虧,但咱對得起人,不虧心!運城是關公故里,歷來重信尚義,我要把自己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人明白誠信為民其實就在一念之間,并不是多難的事!”
采訪中,許多人都給予了胡丙申很高的評價。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助理毛基永說:“我處理過很多因擔保產生的債務糾紛,雖然擔保人承擔有連帶責任,但執行卻十分困難,向胡丙申這樣主動替人還債非常少見,特別是對一名退休干部來說更加難能可貴。”
夏縣瑞馬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平定說:“從個人利益上說,胡丙申是個‘憨憨’,但是從社會發展和為民愛民的角度講,胡丙申是大公無私的典范。”(“中國網事”記者呂夢琦、周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