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要求,6月30日前,各家商業銀行二季度存貸比要達到75%的監管標準,否則可能受到相關處罰。存貸比高企讓不少銀行感覺到了壓力,加之儲蓄資金分流情況出現,眼下不少銀行正將吸儲作為近期頭等大事。
什么是存貸比?
即銀行貸款總額/存款總額,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謂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
昨天記者了解到,東莞的部分銀行費盡心思積極攬存,不息送金送米,甚至“如果定期存入5萬元,并存期達到5年以上,就送你一棵‘金搖錢樹’。”
奇招盡出只為吸收存款
“由于存貸比超過監管標準,目前鼓勵客戶存款成了我們的心頭大事,銀行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氣來營銷,保證未來貸款資金來源。”東莞一股份制銀行大堂經理昨日坦言。
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前來存款,該股份制銀行推出各種層次的獎勵辦法。如一次性存入5萬元~10萬元,存期在半年或一年,可獲贈洗衣粉、洗潔精等禮品;一次性存入更高的存款,還可獲贈單車、豆漿機等。但最吸引人的禮品要算“金搖錢樹”、“金老虎”了,條件是存入5萬元,存期要達到5年以上。
東莞一家外資銀行也不甘示弱,該行大堂經理介紹說,他們目前在推“提升計劃”,即客戶累計存款達到30萬元,就可送價值200元的購物券或等值的蘇寧電器購買券。
但與商業銀行相比,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算是比較“溫柔”,因為國有銀行的網點比股份制商業銀行多,吸收存款的能力較強。在莞的建行、工行的一些支行網點,會給達到了一定存款金額的儲戶定期或不定期送雨傘、茶杯等小禮品,而對于大額存款的也會送米、送油等來留住客戶。
75%的存貸比監管紅線回歸
事實上,在銀行為拉存款派發“大禮包”的背后,隱藏著部分銀行存貸比不足的苦衷。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連續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讓部分銀行資金吃緊,且2009年初放松的75%貸存比的監管紅線于2010年回歸,讓銀行紛紛卷入攬儲大戰。
根據相關統計:國有商業銀行今年3月末的平均存貸比為61.1%,處于監管紅線之下。但股份制銀行的存貸比卻多數不符合監管標準,今年3月末平均存貸比為77.54%,超過監管標準2.5個百分點。一季報顯示,民生、興業、中信、招商、浦發等多家股份制銀行的存貸比超過了75%的監管標準。
分析認為,需要降低貸存比,途徑無非兩種,一種是增加存款增量,一種是減少貸款增量。銀行一般不太愿意放棄收益較高的貸款,而是往往傾向于考慮增加存款,做大分母,從而降低貸存比。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鏈接:
銀行攬儲達白熱化 員工拉不來存款就調崗降薪
銀行基層員工陷入周期性煩惱 攬儲贈品瘋狂升級
存貸比達標大限將至 銀行攬儲大戰“白熱化”
貸款放得太多開始缺錢了?大限將至銀行攬儲貼身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