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山西旅游消費券、杭州旅游消費券、蘇州旅游消費券……發放旅游消費券似乎成了時下的一種流行趨勢。昨天,記者從杭州、蘇州、密云等曾經向北京居民發放過旅游消費券的地區了解到,各地旅游消費券在不同地方的使用中呈現出冷熱不均的狀態,旅游消費券的吸引力與距離旅游目的地的遠近度成反比。
■密云旅游收入同比增長30%
作為清明小長假前最晚發放消費券的地區,密云旅游券帶來的乘數效應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清明小長假期間,來密云旅游的游客量達到3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0%。”密云旅游局局長郭立新在接電話時難掩笑意,三天小長假里密云旅游收入達到2個億,同比增長了30%。郭立新說,小長假前一周他們總計發放了2100張景區門票,節后景區統計顯示,其中的1600張旅游券得到了回收,也就是說將近80%的旅游券都沒有浪費。
■持券游客以周邊地區為主
“清明小長假我們各個景區都很火爆,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蘇州旅游局市場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總體上,我們覺得還是上海、南京等周邊地區來的游客比較多,畢竟距離比較近。”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蘇州旅游券北京地區的發放還沒有結束,但初步看來旅游券對周邊地區居民的吸引力要更大些。同樣,杭州、揚州等地清明小長假也都呈現出火爆的態勢,但周邊游客大多是主力軍。
■旅游券的吸引力與距離成反比
“其實密云我已經去過很多次了,但是因為距離近,而且又有免費門票,所以我們幾個朋友還是去了密云旅游。”市民于小姐告訴記者,她之前也申領了杭州旅游券,但是考慮到交通成本,還是在清明節期間選擇了密云游。“外地旅游券的優惠度跟交通費用比起來還是太小了。”于小姐說。旅游專家劉德謙表示,旅游券的吸引力與距離旅游目的地的遠近度成反比——距離越近,吸引力越大。要想讓消費券真正起到作用,各地就要在旅游產品的更新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上下工夫,畢竟這才是吸引游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