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在無數人眼中都是青春和美好的象征。但河南平頂山學院幾百名學生的大學生活卻有著一個糟糕的開頭。 空蕩蕩的大教室被當成臨時宿舍卻沒有一張床 近日,有家長反映,河南平頂山學院的幾百名大一新生被安排在教學樓里住宿,每天晚上只能在水泥地上打地鋪。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怪事?中央臺記者陳振璽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在學生的指引下,記者很容易就找到了被用作住宿的教學樓。雖然之前聽到過家長的描述,踏進其中一個教室,記者還是吃驚不小。空蕩蕩的大教室,沒有桌子、沒有凳子,雖被當成臨時宿舍,卻沒有一張床,幾十包行李雜亂地堆在一邊,三十多床被褥直接鋪在水泥地上,中間只隔著不到兩公分厚的膠合板。半空中一根鋼絲將教室一分為二,掛在上面的衣服還在不停地滴著水。
“宿舍”里沒有桌椅學習時只好以床為凳、以膝為桌(中廣網記者陳振璽/攝)
美好憧憬化為泡影 700人何時搬進宿舍無人知曉
這是一個女生“宿舍”,幾個女孩正坐在床上學習,一名姓張的同學告訴記者,原本對大學有著美好憧憬,一進宿舍就泄了氣。
張姓女孩:想不到是這樣,誰也想不到!我跟我同學說現在還打地鋪呢,他們都很驚訝。感覺就是有一種飄流感,有種無家可歸的感覺。
同學小李說,沒有地方放東西、晾衣服,趴在床上寫作業,一百多人共用兩個洗漱間,這些她都可以忍。但晚上睡不好卻讓她最難受。
小李:連高中都不如,高中還有床可以睡。你看這就一個板兒,晚上睡覺蓋兩個被子還有點冷呢。
一些孩子還不忍心把這種狀況告訴父母:
同學甲:我都沒跟家長說現在打地鋪呢,你跟他們說他們會擔心的,天這么冷。我跟他們說挺好的,有柜子什么都有,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們在這打地鋪呢。
另外一間宿舍里的男生用黑色幽默形容了目前的狀況。
同學乙:條件是世界上大學里獨一無二的吧。
記者發現,這棟所謂的“宿舍”樓一共四層,每層大概8到10個教室,每個教室平均有20人,總共大概有700人。這七百人什么時候才能搬進真正的宿舍,記者采訪到的學生沒人知道。
同學丙:來的時候說大概可能下個星期就能搬。
同學丁:她說的一個月之內,但沒說具體時間。
記者:那現在有通知搬嗎?
同學丁:沒有!這已經是第二周了!
數百名新生為什么開學了沒有宿舍?記者就此采訪了學校基建處,處長張延輝這樣回答。
張延輝:現在這三棟學生公寓工期沒趕上。
記者:工期沒趕上?為什么會沒趕上?
張延輝:因為今年雨季太多。61年以來,今年是雨水量最大的。主要是沒考慮到雨季高溫。
記者:耽誤了多長時間?
張延輝:大概是一個多月。
所有工程2010年全部投入使用 校方答復“不一定”
雖然雨季太長是客觀因素,但招生人數和入學日期應該是早就定好了的,學生公寓的竣工時間為什么卡得那么緊呢?張處長向記者介紹了一個叫“引資建設”的概念。就是校方無力出錢建設,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學校建設,但校方每年要給投資方一個固定收益。
張延輝:這三棟樓是社會化投資,我們引資來建設,募集社會上資金。這里面我們學校有一個兩難的事情。比如說你是投資人,比如說明年要蓋樓的話,那你是現在就蓋嗎?我只答應你到新生入住才有收益才能付款給你,你肯定是每年卡著時間來。當然這需要有一個提前量,今年是有點冒險。
記者走遍了平頂山學院的校園,到處都是正在施工工地,對照校門口的規劃圖,那些正在施工的樓房包括圖書館、教學樓、宿舍樓……,而規劃中的新體育場還是一片荒地。規劃圖上顯示所有工程2010年將全部投入使用,但當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校方的答復是“不一定”。
據了解,平頂山學院是一所市屬省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屬于公辦的二本院校,最近幾年招生規模每年將近10%的速度增長,今年招收的6200多名學生都是計劃內招生。既然學校各方面建設還沒有準備好,為什么要不斷擴招呢?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方負責人說“這是學生和學校為教育大眾化共同付出的代價”:“國家教育大眾化的普及,也就是最近幾年的擴招絕大部分是像我們這種學校在擴招。然后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招生計劃是省教育廳嚴格審批的。出現這個狀況,實際上是學生和學校為教育大眾化共同付出的代價。不光是學生的利益,其實學校為蓋這三棟樓其實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負債經營讓學校舉步維艱 財政投入不足校方別無它法
低水平的“教育大眾化”究竟能給學生帶來什么?給國家帶來什么呢?據了解,全國教育部直屬的60多所高校,近年來規模控制嚴格,基本不再擴招,而正像這位負責人所說,擴招的絕大部分是像他們這種二本及以下的學校。在平頂山學院,一棟學生公寓的建設成本大概只有四五百萬元,而校方每年要為這棟公寓拿給投資方60萬元,總共要給20年,總額將達到1200萬。負債經營已經讓學校舉步維艱,但校方說,在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別無它法。
負責人:收的學費僅僅占高校教育成本的四分之一,需要補貼四分之三。我們國家補貼了沒有?沒有啊。怎么辦?我們向銀行貸款。都在負債經營,不負債經營,老百姓要滿足上大學,受大眾化教育。你滿足不了的話,國家就叫你必須擴招、蓋樓。那壓力當然不小了。但是你讓我蓋這個樓,我一下拿不出這么多錢,這個要比貸款利息合適啊。
采訪中,平頂山學院多位負責人都向記者強調,招生計劃并不是學校訂的。
招生處長王孟洲:今年計劃增長了嘛。
記者:招生計劃是你們定嗎?
王孟洲:不是,是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
招生計劃為什么一定要不顧實際情況年年漲?由此帶來的投入究竟應該如何解決?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