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著一輛金橙色解放J6駛下生產線,今年的第1000萬輛汽車在長春一汽誕生,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個汽車年產超千萬輛的國家。
在我們剛剛慶祝完祖國60歲生日的時候,中國汽車又邁進千萬輛級生產大國行列,與美國、日本比肩,這是新中國汽車工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它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從此在世界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并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汽車消費蘊含的巨大潛力,表明中國已完全進入汽車社會。
新中國的汽車工業是從零開始的,1953年一汽在長春奠基,拉開中國汽車工業建設的大幕。兩年之后,第一輛解放牌卡車試制成功,次年7月正式下線;1958年,全國汽車產量首次突破萬輛;1971年突破10萬輛;9年之后突破20萬輛;再過8年,突破了60萬輛。
改革開放以后,在汽車行業中計劃經濟統治市場的局面逐漸被打破。自1983年開始,國家在計劃中列出10%的份額由汽車生產企業自銷,以后逐年擴大自銷的比例。上世紀90年代,我國汽車市場進入一輪快速增長期。1992年,我國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100萬輛,達到106.17萬輛。到2000 年,突破了200萬輛,達到206.82萬輛。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經濟發展迅速,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也愈加提速。2002年~2007年,全國汽車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為 21%,平均每年跨越100萬輛的臺階。2002年,全國汽車年產量突破300萬輛;2003年突破400萬輛;2004年超過了500萬輛;2006年連續突破了600萬和700萬輛大關;2007年超過800萬輛;2008年,按照正常的增速,應該達到1000萬輛,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年產量增速放緩,但也超過了900萬輛。
2009年在國家各項利好政策刺激下,我國汽車市場重回高速增長道路。10月,我們終于迎來了1000萬輛汽車的下線。
全國汽車年產量從零到1萬輛,我們用了5年;從1萬輛到10萬輛,用了13年;從10萬輛到100萬輛,用了21年;從100萬輛到突破200 萬輛,用了8年;之后平均每年增長100萬輛。從100萬輛到1000萬輛,我們用了17年。這些數字的變化歷程,正體現出中國汽車工業越來越快的發展軌跡。
新下線的“一汽解放第六代J6” 剛剛獲得2009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該項目自2000年啟動,歷時8年,是一汽“十?五”期間商用車產品換代和技術升級的重大項目。第六代J6重型系列商用車完全自主研發,具備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新中國第一輛車從“解放”開始,首次年產第1000萬輛也在“解放”誕生,彰顯著中國汽車工業旺盛的生命力,和堅持自主創新的方向。
今年第1000萬輛汽車下線,既是輝煌時刻,又是騰飛起點,在成就面前更應保持冷靜的心態,反思不足,籌劃未來,這是中國汽車人的共識。中國已經成為汽車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還需要不斷調整優化汽車產業結構,健全完善汽車市場的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實現汽車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附:相關年份的全國汽車分車型產量 (單位:萬輛)
年份 |
總計 |
載貨車 |
客車 |
轎車 |
1955 |
0.0061 |
0.0061 |
|
|
1958 |
1.6 |
1.58 |
|
|
1971 |
11.1 |
8.36 |
|
|
1980 |
22.23 |
18.39 |
|
|
1988 |
64.70 |
50.02 |
|
|
1992 |
106.17 |
62.64 |
27.26 |
16.27 |
2000 |
206.82 |
75.17 |
70.9 |
60.8 |
2002 |
325.37 |
109.25 |
106.8 |
109.28 |
2003 |
444.35 |
122.8 |
117.7 |
203.78 |
2004 |
507.05 |
151.5 |
124.3 |
231.3 |
2006 |
727.97 |
175.3 |
165.7 |
386.9 |
2007 |
888.25 |
215.7 |
192.7 |
479.8 |
2008 |
934.51 |
207.5 |
223.3 |
503.7 |
2009年10月 |
1000.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