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柯云路
近日,一個叫“倒鉤”的詞匯極端走紅。我上網查了一下,“倒鉤”,俗稱“釣魚”,是上海方言,意思是布下誘餌,賣個破綻,將對方引入圈套。通常前面加動詞“放”,謂之“放倒鉤”,就是設圈套。而直稱某某為“倒鉤”,意指對方是個心懷不軌的陷阱設置者。
2009年9月8日,上海白領張暉就被狠狠地“鉤”了一下。
那日他與往常一樣駕車上班,路遇紅燈時,一位自稱胃疼又打不到車的男人向他求助,希望張暉順路帶他去醫院看病。之后發生的事情已為大眾所知,張暉因搭載這個“路人”而被上海閔行區交通執法大隊“查獲”,并因“開黑車”而被罰款一萬。據后來的報道,許多有此遭遇的司機在這種情形下也就忍了,畢竟胳膊扭不過大腿,但張暉硬是咽不下這口冤枉氣,向法院提起訴訟。此案一出,立即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正當人們對于真相的水落石出充滿期待時,10月14日晚,同樣在上海,19歲的孫中界駕駛著公司的金杯面包車去南匯航頭附近接人,路上一個年輕男子突然攔下他的車:“兄弟幫幫忙,我有急事,我在這里等了一個小時了。”說著徑直拉開車門跳上了副駕駛座。車子才開了三四分鐘,男子要求停車,并掏出一些錢來。錢還沒放到車上時,就有幾名男子沖過來,隨即被認定“開黑車”后車輛被扣。為自證清白,悲憤中的孫中界不惜舉刀自斷一指,其決絕的姿態與“開胸驗肺”的河南農民張海超可有一比。
十指連心。以常識來看,如果不是特別的冤情,人是斷下不了如此狠心的。正是這近乎瘋狂的一刀使事態急轉直下,在一開始強作鎮定的“執法并無不當”的說辭引起強烈質疑后,令人略感欣慰的消息日前傳來,張暉案因“取證方式不正當,撤銷處罰”,而孫中界事件也因為“取證方式不正當,歸還車輛”。那么,是怎樣的取證不當呢?
警方公布的事實是,10月14日,原南匯交通執法大隊一中隊隊員將執法時間、地點預先告訴了“乘客”陳雄杰,當晚陳雄杰攔住了孫中界的車并且被早已“埋伏”好的執法人員“查獲”。鉤子的“筆錄”自然成為從事非法運營的證據。據事后調查組調看案卷時發現,陳雄杰還曾有以“乘客”身份作證的其他“筆錄”。一位現身的“鉤首”將與執法者的合作方式公之于眾。他說,一個“鉤首”通常掌握著百十個人頭,在預定時間、地點布控陷阱后,鉤子每鉤到一輛“黑車”便可從執法人員手里拿300元,鉤首可另得200元。以此一個鉤子月收入達幾千元,鉤首則可能達上萬元。
如同張海超以“不可理喻”的“開胸驗肺”為那些罹患職業病的農民工們爭取到更好的勞動條件和更合理的工傷賠償一樣,19歲的孫中界那根斷掉的手指或許也將為中國的法制建設做出值得紀念的貢獻。然而,這是一種令人痛心的紀念。
在我們國家遍布城鄉的各個角落,都可看到“遇到困難找警察”的標語。而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條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遇到危險找警察叔叔”。那么,作為被執法者傷害的父親,張暉將怎樣把這段經歷講給年幼的女兒?他還會告訴她“遇到困難找警察叔叔”嗎?而以女兒的天真,又能否以社會所期待的價值觀來理解這樣的事情而不影響她今后心靈的健康成長?張暉在遭遇“釣魚”后曾講過“以后再也不做好人了”,他說一直都教育孩子要善良,要樂于助人,但面對現狀他猶豫了:“我要告訴孩子,防人之心不可無。”
對正義的信任是支撐人生的大觀念,而對正義的建設也是全社會的大事情。社會有責任為孩子們的明天營造一個誠信文明的氛圍。當街上有老人摔倒時,孩子們會主動上前攙扶;當他們長大也成為一名司機時,若有人敲打著車窗請求幫助,他們不需要猶豫著是否中了圈套。這種文明的建設恐怕比GDP的增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