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新領域之一,新能源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業內人士稱,美國對華新能源政策301調查反映出世界各國在新能源領域內的合作與競爭將長期并存。此次事件最大的擔憂是歐盟效仿美國,而官方性質的行業組織的缺失則是中國新能源企業面臨類似調查時的缺陷。
最大擔憂:歐盟起連鎖反應
10月18日,在全部A股成分區間跌幅為0.56%的情況下,新能源板塊的跌幅為1.58%。
新能源板塊遭到明顯打壓的原因之一是,當地時間10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啟動對華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的301調查。
據了解,9月9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請求,要求對中國展開一項全面的貿易訴訟,稱中國為支持本國清潔能源部門而采取的補貼措施違反世貿組織規則。
上述說法隨即遭到中國的反駁。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10月17日表示,中國各方面對新能源企業的補貼總額微乎其微。而美國今年1月至9月,已經通過現金支付方式給美國的新能源企業提供了46億美元補助。
此外,張國寶認為,美方提出中國風電招標對外資企業有歧視也是“完全不符合事實”。“2005年以后,外國公司投標中標的概率變得非常小,主要原因是價格比中國貴得多,外國公司不愿意投標,而是直接尋找買家。”
據了解,申訴書要求,10月24日為奧巴馬政府做出是否受理此案并采取進一步行動決定的最后期限,而此時正值美國中期大選的前夜——11月2日為國會選舉。
“美國此次的301調查是政治上的需要,和選舉密切相關,它最關鍵的是想以此拉選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據悉,奧巴馬政府計劃在90天時間內完成相關調查,如果相關投訴被證明是有正當理由的,則美國政府有可能尋求與中國進行雙邊協商,并可能向WTO提出針對中國的起訴。
據了解,國內風電設備和新能源汽車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數量相對較少,而國內主要光伏企業與美國市場聯系相對緊密,并且大部分企業都有將美國市場列為其未來重點銷售市場的計劃。
“總的來說,受該調查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太陽能光伏產業,例如國內的光伏電池組件生產企業天威英利、賽維LDK等。”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產量占據前十名的企業多數已經在美國上市,美國股民成為公司業績的直接受益者,因此美國此舉損人不利己。
在孟憲淦看來,最大擔憂卻是,歐盟效仿美國對中國實施類似貿易調查。
2009年8月,歐洲一些國家要求對中國光伏產業發起反傾銷調查,曾引起中國企業強烈反應。“如果歐盟效仿美國,中國光伏產業將受到嚴重沖擊。”孟憲淦說。
官方性質的清潔能源行業組織缺位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設備出口國。在風電領域,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2011年底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市場。
“清潔能源未來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新領域,誰在該領域占優勢,誰就可能對未來世界經濟競爭的新格局,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它是國際競爭的焦點。美國對中國近兩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有些擔心。”孟憲淦說。
隨著金融危機的消退,全球經濟面臨再調整。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楊益曾經公開認為,中國制造業出口仍將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在“后危機時代”,中國面臨貿易摩擦的態勢將呈現常態化、復雜化和多樣化。
而來自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的研究顯示,隨著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升級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對華貿易保護主義的爭執點從單個產品向整個產業擴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中國遭遇的國外反補貼調查案件,涉及稅收、投資、貿易、產業、土地、國企改革等中央、地方經濟政策150余項。
“此次美方啟動301調查,實際上就是美國政府試圖利用所謂的貿易規則來削弱中國企業在美國清潔能源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該事件反映出世界各國在新能源領域內的合作與競爭將長期并存。”李勝茂說。
中國此次出面反駁美國的是相關部委。孟憲淦認為,風能、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目前只有民間社團,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官方性質的行業組織。當新能源產業遇到貿易摩擦時,民間組織能力有限,這是我國的一個缺陷。
“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國外引發貿易糾紛,往往是由相關產品的低價格引起的。”李勝茂建議,在海外擴張中,中國新能源企業不能僅僅依靠產品的低價格優勢,而要全面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美譽度,同時要注意與當地政府和競爭對手溝通,使相關方面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中國企業。
在他看來,由于國外政府的許多貿易調查都是針對非本土企業,要想規避此類調查,中國新能源企業必須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外實現本地化生產。
事實上,為提前準備將來與歐美國家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眾多中國新能源企業已考慮在國外設廠。以無錫尚德為例,該公司目前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光伏工廠,計劃產能為30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