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全程2800公里,賠了3000元
運送辣椒的黑MJ0692大貨車抵達目的地后,相伴了3天兩晚的司機康東海告訴記者:“這趟跑下來賠了。”
他說,現在跑運輸的日子不好過,由于今年貨少車多,經常拉不到貨,競爭激烈,運價就降低了,去年曾經同樣拉一車瓜菜從海南到北京,拿到19000元運費,但今年則只有11500元。
運輸車的主要開支有:繳納過海費、燃油附加費1780元;全程加油費用近6000元,本來可以賺到3000元左右,但一路上由于車輛不斷發生事故,修理傳動軸,更換了兩個輪胎,共花費6030元,算起來,反賠了3000元。
欣慰的是,黑MJ0692大貨車從海南進京,途經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區,記者一路看到,各地均能嚴格遵守蔬菜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運輸瓜菜的貨車一律免過路過橋費。
北京市場:批零差價超過80%
27日上午,在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特菜批發大廳,記者看到,大廳內堆放著的一箱箱包裝精美的蔬菜,絕大部分包裝箱上面都打著“產自海南”字樣。
特菜批發大廳代理商衛申生介紹,海南運來的這批杭小椒將在這里批發給二級批發市場,如岳各莊農貿市場、大洋路市場等。他告訴記者,特菜批發大廳代理商每件將加價5至10元,賣給中間商,中間商會再次轉手,一般再經過2—3個環節,才會擺上北京的零售攤位,如果再批至外埠市場,倒手七八個環節也不足為奇。
27日中午,記者來到北京市岳各莊農產品批發市場,發現杭小椒在這里的批發價已由先前的每公斤16元增至17.6元。如果拆開零賣,價格就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這批杭小椒的最后流向是哪里?28日一早,記者在北京會城門站東農貿市場看到,杭小椒已經擺上了市場的攤位,零售價達每公斤30元。一位攤主坦率地告訴記者,杭小椒是以每公斤20元的價格從岳各莊批發市場買來,像這樣的高檔菜,普通人不會買,買得起的就不會嫌貴。
菜價緣何漲勢不止?不少運銷商向記者反映,進入銷區的批發市場,往往要繳納高額的入場費、管理費等雜費,有時還會遇到當地市場的批發商串通起來,以各種手段壓價收購,導致運銷商要么向菜農壓價收購,要么提高銷售價格,以轉移成本壓力。
澄邁縣果菜協會反映,海南瓜菜進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特菜大廳,要按箱重向代銷商繳納5—10元不等的代銷費,否則只能拉到大廳外按普通菜處理,賣不出好價錢;代銷商還經常以各種借口拖欠運銷商的銷售款,加大運銷商資金壓力。瓜菜運銷本來就本大利薄,有不少海南運銷商因多年虧損,退出了運銷行業。
一批辣椒從海南運銷北京,2800多公里距離,平均收購價每公斤13.8元,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進入北京市場,每公斤增值2.2元。但經過北京市場各個環節層層批零加價,走完最后幾公里到市民的菜籃子里,每公斤價格上漲14元,批零差價超過80%。
看來,從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環節過多,導致“最后一公里”菜價翻番成常態,這是導致蔬菜銷售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銷區市場如何改善交易條件,改進市場管理與服務,為運銷商提供更多優惠便利,以吸引更多運銷商擴大蔬菜供給渠道,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所所長夏鋒表示,即使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商品批發和零售的合理價差也應控制在一定范圍,特別是在關系到民生基本需求的商品方面,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加強調控手段,實行購銷差價、批零差價管理。(記者 周正平 王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