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關部門最近對火鍋底料的嚴查,讓在超市購買家庭裝火鍋底料的消費者多了一點小心。筆者走訪了包括超市發、家樂福、大鐘寺食品批發市場等多家購物點后發現,超過八成的火鍋底料和調料未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對內含的“食品添加劑”進行準確標識和說明。
筆者在超市隨意拿起一袋某牌子的陽坊涮肉調料,其外包裝的成分說明里,寫有“山梨酸鉀”,但卻沒有對“山梨酸鉀”標注為食品添加劑。在另一些火鍋底料的外包裝上,肌苷酸、鳥苷酸等,也都沒有按規定標注為食品添加劑。即使標注了食品添加劑的火鍋底料,筆者也沒有在說明上找到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用量和使用方法。
《食品安全法》中要求,調味料標簽要載明名稱、規格、凈含量、成分或者配料表、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產品標準代號、貯存條件、生產許可證編號等。除了上述這些內容,添加劑標簽還必須載明“食品添加劑”字樣,以及使用范圍、用量和使用方法等。
法律專家孫林認為,添加劑準確標識是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體現。食品添加劑在不同環境、不同時刻、不同體質情況下安全性質不同,對食品添加劑準確說明一方面可以使得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安全飲食的信息,另一方面也盡可能地減少生產商的責任風險。
筆者隨機采訪了購買火鍋底料的顧客,大部分顧客表示,選火鍋底料僅是看口味和品牌,很少關注配方。“但看了火鍋底料很多不合格的報道,也挺關心自己買的是否是合格產品。”有消費者表示。(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