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相比喝普洱茶,
長沙人更愛洗腳
瀟湘晨報:喝普洱茶,劃算嗎?
茶商:喝普洱茶很劃算的,一般的普洱茶能泡上20多泡,好的能泡40泡,一個月花不了多少錢,最多也就100多元。長沙這邊人不愿喝普洱茶,也許是因為不會泡,普洱茶葉得洗二到三次。
瀟湘晨報:有很多人說普洱茶在長沙相對來說不受待見?
茶商:普洱茶在湖南長沙的確有點懷才不遇,整個湖南的茶文化,我覺得要十年才趕得上廣東。我發現人們對于普洱茶的接受度,遠遠不及他們對洗腳城等娛樂的喜愛來得容易,感覺有點無奈。
瀟湘晨報:2007年普洱茶的起落,你們虧了嗎?
茶商:2007年人們炒茶,許多茶商虧損是因為瘋狂存貨,只是有些人一時現金周轉不過來,所以完蛋了。有人挺過來了,茶還在,還能賣,而且從收藏投資的角度來看,普洱茶仍是時間越長越值錢。
[記者手記]
“暴利和謊言會摧垮一個行業”
一位不愿具名的長沙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炒茶主要是在流通領域,長沙炒普洱茶的人并不多,而當年參與炒普洱茶的人,大部分都是虧的。
當年炒作普洱茶時,兩成的茶在市場上流通,剩下的貨全部囤積在倉庫里等著升值,“雪災”“地震”“泥石流”“國標”等消息都成為漲價理由,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出廠價每件3600元左右的普洱茶最高被炒到32000元,靠的就是控制流通和制造市場饑渴。
但是,這種資本接力游戲,很快就泡沫破裂、原形畢露。“因此,今年大旱的確造成普洱茶大量減產,但是教訓并不遠,很多人還心有余悸,大面積熱炒不可能,就更別說長沙了。”上述人士表示,“渠道能控制生產企業,能制造需求鏈,但是卻不能左右消費者心態。這才是決定普洱茶生命力的根本。”
超過90%的利潤是渠道炒作“產生”的。中國正常的茶葉消費量也就是每年增長15%至20%,茶葉價格增長每年也不會超過8%,再度爆炒的基礎已經失去。
“瘋狂過后,炒家帶著賺來的錢抽身而走,茶樹還在,但是消費者已不在,暴利和謊言會摧垮一個行業。”該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