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現今,手機和互聯網上經常出現的暴力、淫穢、惡意侵犯他人隱私等低俗內容,降低了新媒體的文化品位,污染了網絡的文化環境,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此,中國政府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推動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向新興媒體延伸。在近日舉辦的“抵制新興媒體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提升新興媒體文化品位”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新興媒體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期“觀點新聞”將部分專家的觀點采擷如下,以饗讀者。
主持人肖國忠
“目前我國網絡文化主流積極健康,但良莠并存、泥沙俱下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尤其是隨著Web2.0技術的發展,微博、社交網站等新興網絡社區蓬勃興起,網絡低俗之風的傳播呈現出多樣化、隱蔽化的趨勢。”國新辦互聯網新聞協調局局長彭波說,淫穢色情、網絡惡搞、惡意誹謗、網絡暴力、炫富拜金等低俗現象時有傳播,嚴重損害了新興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制約了新興媒體的健康發展。
“多樣化不應是庸俗、低俗的代名詞。”彭波表示,多樣化是網絡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但是不管什么樣的網絡產品,都不能挑戰社會公共道德的底線,都不能破壞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廣大網民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娛樂觀,不能把嘲諷、戲謔、低級趣味當作個性,不能把低俗、庸俗作為追求,不能把制造低級噱頭、博人矚目當作成就。尤其是那些經過長期歷史考驗并保留下來的經典不能隨意娛樂化,幾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不能庸俗化,社會主流價值觀不能顛倒——我們要在互聯網上鮮明地立起這樣的導向。
彭波指出,公信力應該是媒體的生命力,一個新興媒體如果沒有格調,不講品位,不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只是依靠低俗吸引眼球,那么不管它有多少瀏覽量,賺取了多少經濟利益,最終是走不遠、做不大的;新興媒體要處理好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擔當社會責任,秉持社會正義,弘揚社會正氣,傳播先進文化和健康文化,嚴格自我約束和管理,不為低俗信息的傳播提供渠道。
記者 郭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