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衡教授說,中醫講究“治未病”,針灸是我國傳統的中醫治療和保健方法,特別是對于通經絡、調節氣血的作用不可低估。現代研究表明,傳統的灸法可以使熱量通過皮膚進入身體,調動身體內在的功能調整到良好的狀態。
“你知道賣一塊烤白薯多少錢?針灸如何收費卻沒有統一的標準。”李維衡說,我國目前的針灸業存在收費偏低的情況,客觀上影響了針灸科技工作者積極性的發揮。“扎一根針只收幾塊錢,還有一些人覺得被灸了半天效果不明顯,不愿意付費,豈不知灸法的治療更注重調理。”
對大多數人熱衷到醫院看病的做法,針灸醫生因灸療時間長又不愿意做的現實,李維衡教授建議可考慮國家正式設立艾灸師系列,他們既可在醫生指導下艾灸治療,又可獨立開展艾灸保健工作。他說,針灸本身不但能治病,而且能防病,本身也沒有什么副作用。李維衡教授說他今年雖已年過七旬,但基本上不吃藥,感到不舒服的時候,自己能夠得著的地方就自己按摩,夠不到的地方請別人幫著按按就好了。比如小孩感冒,可按按風門穴、肺俞穴,效果也不見得比吃藥打針差。
在眾多的灸療法中,李維衡介紹說,艾灸是一種比較值得推廣的灸法。艾草是一種溫性藥物,我國早就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古訓,特別是對于一些婦科疾病、虛寒病癥的療效更加明顯。艾灸的熱量和香氣能夠驅散寒氣,對于空調病等癥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從2005年開始,在北京、天津等地陸續開張的范氏灸草堂連鎖店,除了用傳統的艾草治療疾病外,還定期舉辦培訓班,向社會普及艾灸知識。
中國針灸學會咨詢培訓部主任尹寶光介紹說,中國針灸學會準備大力開展艾灸技能保健的培訓,讓艾灸成為一種大眾易學、易于普及推廣的保健養生方法。
(責任編輯: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