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孟環)昨天下午,市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了第三次新聞發布會,市教委、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醫療話題成為全場熱點,市衛生局發言人表示,今年上半年起,本市三甲醫院將推行分時預約掛號,牙病、孕婦等需要復診的患者不用起早“搶”號等成為利好消息。
現狀:看病貴
應對:單病種分“組”付費
“現有醫療收費水平要控制住,不能再往上漲,今年部分大醫院試點推行診斷相關組預付制。”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透露,北京現行的單病種付費將按照病人年齡、并發癥等因素細化分組,比如同為闌尾炎患者,對于18歲的年輕人和80歲的老人,醫保中心給定點醫療機構的支付額度有所不同。這就意味著,醫院不會因為老年人治療成本高而將其拒之門外。
鄧小虹坦言,現行的單病種付費制度不盡合理。她透露,今年將在部分大型醫院試點,在單病種付費制度中根據年齡、并發癥等多種因素將患者分組,推行診斷相關組預付制(DRG)。醫保中心根據病人所屬“組”支付給醫院不同的醫療費用,不再實施“一刀切”,這樣可以避免病人過度多開沒必要的藥品,也使得醫院降低使用成本。
鄧小虹強調,醫保中心給醫院的支付額度不是恒定的,醫保金收繳得多,給醫院支付得就多。
現狀:掛號難
應對:大醫院復診可預約掛號
今年起,看牙、孕產檢查等需要復診的患者不用起早“搶”號,完全可以按照醫生約好的時間按點兒來就醫,比如安排在就診人數相對少些的下午。鄧小虹透露,今年上半年起,將在本市三甲醫院推行分時預約掛號。
大醫院掛號難、尤其是專家更是一號難求。“我小時候看牙醫,醫生預約好下一次就診時間,病人不用排大隊,北京將恢復這種預約掛號制度。”鄧小虹認為,醫生一般下午時間比較寬裕,北京將在牙病、婦產科以及術后病人復查等領域推行分時預約掛號,首次就診時就與醫生約好復診時間,病人掐著“點兒”來就行了。此外,為方便上班族就醫,北京的醫院今年將在周末增加專家門診,請離退休老專家出診。社區醫院也將延長服務時間,使雙職工下班后也能有時間去看病。
現狀:停車難
應對:小病分流社區醫院
去醫院找車位的時間不但會讓病人覺得不方便,更有可能延誤危重病人的搶救時機。去年三、四季度,本市大醫院的平均日門診量達到了2500人以上,以兒童醫院為例,最高日門診量達7600人次,但醫院只能提供300個停車位。最新的統計,協和醫院的日門診量為6800多人次,醫院卻只有600多個停車位。“很多大醫院都處在市中心繁華地帶,很難再修停車場,因為沒有地兒了,這時候,如何分流去大醫院的患者是重要的問題,其實80%去大醫院的患者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腹瀉,完全可以分流到社區衛生站,因此,我們鼓勵普通小病患者打車或坐公交車去醫院。”鄧小虹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醫院停車難”問題后坦言,大醫院都在城中心扎堆兒,寸土寸金的地段很難修建停車場、停車樓。
“財政將加大投入增加救護車。”市財政局新聞發言人徐熙接過話茬兒,他透露,50年來北京首次在財政預算中將交通作為單獨一類出現。此外,財政還將投入建設社區醫院,2010年前,市民步行10至15分鐘就能找到醫療機構。
現狀:分布不均
應對:新城將有大型區域醫療中心
住在天通苑、亦莊開發區的居民患病不用來城里,在轄區內就能找到三級醫院水平的機構。鄧小虹透露,北京將調整醫療資源配置,在新城和遠郊區縣建立區域醫療中心。據悉,北京將按照每30萬人至50萬人擁有一家綜合醫療機構的標準在新城和遠郊區縣建立區域診療中心,這些醫療中心在現有醫院基礎上整合,把區醫院和縣醫院提升到三級醫院水平。今年,將加快建設十個郊區縣的區域醫療中心,全面推行社區衛生服務常用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