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魏銘言)6205種醫療機構用藥,年內將在北京所有醫保定點醫院(二、三級醫院和其他納入醫保的民營醫院)實現“同藥同價”。
昨天,北京市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采購領導小組宣布:北京市2010年藥品公開招標完成,共有6205個藥品中標。經政府集中采購,上述藥價整體下降16%,預計未來一年,可為在上述醫院就診的患者節省藥費30億元。
招標新政1
6組各自招標變統一采購
以往,北京市醫療機構按照其隸屬關系,分市屬、部屬、高校等6個組各自招標。同一生產企業的同一藥品,需在6個組分別投標報價,工作重復,價格在各組中也不完全一致,同城不同價。
市衛生局藥械處處長岳小林介紹,此次政府集中采購藥品的一大變革,就是將全市所有二級及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六組歸一”,由政府統一組織,統一采購平臺,統一同品種、同劑型藥品的價格。可減少重復投標,也有利于引導企業降價。
招標新政2
取消中間商政府對接藥企
中間環節過多,是藥價虛高的癥結所在。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介紹,去年,政府全額出資組建了統一的非營利性招標平臺,進行醫療機構用藥的集中采購。首次摒棄了中介招標平臺,取消了中介費用,而對投標企業免收任何費用,避免企業將費用“轉嫁”到藥價中。
同時,政府統一的采購平臺只接受藥品生產企業投標,拒絕藥品經銷商參加,免去了藥品從生產線到批發、代理商環節的中間加價。
招標過程
兩次限價擠壓藥價“水分”
為有效降低虛高藥價,北京市藥品集中采購平臺還采取三重比對、兩次限價等措施,擠壓投標藥品報價中的“水分”。
據介紹,招標辦公室分別收集整理了駐京部隊用藥中標價、藥品市場(藥店)售價、全國15省市醫療機構用藥的中標價格,共計80萬條藥品價格信息,與北京地區的投標藥品報價逐一進行比對;并制定投標報價上限和成交參考價,形成兩次限價,高出限價者“出局”。
招標效果
最遲年底患者用上低價藥
為確保患者順利用上政府采購的低價藥,北京市衛生局要求,最快10月底、最遲年底前,北京市所有非營利性醫院(軍隊醫院除外)和醫保定點醫院,均須按照政府公示中標價采購,并在診療過程中使用上述中標藥品。對患者的售價,只能按照公立醫院現行補償政策加價7%-15%,不得再與藥企“二次議價”或擅自加價。
駐京軍隊醫院用藥招標采購,已由總后衛生部和武警總部單獨組織完成。
不過,方來英表示,北京市藥品采購領導小組已與總后衛生部和武警總部達成協議,今后,軍、地醫院的藥品采購價格將隨時相互比較,“就低不就高”,共同要求藥品生產企業統一供貨價,真正做到患者今后在北京各家非營利性醫院就診,享受“同藥同價”,“同藥低價”。
■ 鏈接
中標藥最高降價52%
據藥品集中采購辦公室統計,參加此次公開招標的藥品共計13614個,通過質量和價格競爭6205個藥品中標,中標率45.58%,淘汰率過半。除不在本次招標范圍內的中藥、疫苗和麻醉類管制藥品外,中標藥品占到醫院所有用藥的80%。
據統計,降幅大、年讓利金額最高的藥品包括: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注射用頭孢孟多酯鈉粉針,降52%,年讓利額3600萬元;北京雙鶴高科天然藥物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舒血寧注射液,降20.65%,年讓利額可達到3300萬元;心腦血管病人術后常用的波立維(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雖然每盒降價11元,降幅僅為8%,但是由于其銷量巨大,其年讓利額也十分可觀,達到2000萬元。
岳小林介紹,針對媒體曝光和群眾舉報存在價格虛高問題的藥品(如蘆筍片等),北京市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已采取一一對應、精確打擊的措施,將其“拒之門外”,或按照核實后的價格進行限價。
■ 反應
醫院
醫院總收入會受一定影響
北京數家地方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藥價下降后,醫院的總收入會受一定影響,但會通過合理控制醫療成本來彌補。
309醫院藥劑科主任馮端浩表示,總后衛生部的藥品招標采購已于去年11月完成。由于軍隊醫院用藥為集團采購,并承擔戰略儲備任務,20%至30%的常用藥價格會比地方醫院略低。不過,作為多數時間都是為普通百姓診療服務的醫院,當然希望盡快實現真正的藥品同城同價,并逐步降低藥價,以減輕患者負擔。
藥企
應區分對待專利藥仿制藥
昨日,一家外資藥企負責人介紹,此次參與北京藥品集中采購,體會到政府打壓高藥價的態度十分堅決,對于有競爭的投標品種,一般都喊出20%至30%的降價要求。為確保北京巨大的市場份額,該公司的全線藥品在向總部申請后,絕大多數做了降價,這直接壓縮了企業本身的利潤。
不過,該負責人認為,同一個藥品品種,專利藥和仿制藥的成本相差太多,希望政府在議價時能區分對待,不要同幅度壓價,長此以往,不僅會打擊外企的專利藥,也會傷害國內藥企研發新藥的積極性。
■ 分析
統一采購將擠掉3%。中介費
官員剖析虛高藥價“水分”,新采購平臺“末位淘汰”價高藥
不少中介費用轉嫁到藥價
“藥品招標采購中間環節過多,是公眾抱怨藥價虛高的癥結所在。”多年主管北京藥品招標采購工作的市衛生局副巡視員郭晉和介紹,此前,北京藥品招標采購是由專門的中介機構組織,理論上要收3%。的中介費用,盡管很多中介和投標藥企達成合作默契,實際收取的中介費用低于3%。,但按照近兩年北京醫療機構用藥招標采購總額240個億左右來計算,仍有不低的費用負擔,要“轉嫁”到中標的藥價上。
另外,中介的藥品采購平臺接受藥品的批發、代理企業投標。而后者的投標價格,一般包含著藥品從生產線到經銷商的中間環節加價。
中標品牌最多不超12個
同時,按照醫療機構的隸屬主管部門不同,北京藥品采購平臺長期分為市屬、部屬、高校、廠礦、城區、區縣6個相互割裂的組,醫院的自由裁量權較大。
同時,由于多數國內藥企停留在仿制藥層面、低端重復競爭的現實,每次藥品招標采購,同一品種總有幾十家企業的幾十個品牌投標。為爭奪市場,各藥企往往通過買通審評專家,或聯合抬高投標價等方法,先確保中標,再疏通醫院推銷自家藥品,無疑加大了藥企與醫院、醫生之間的“回扣”轉嫁藥價的風險。
查明弊端,新的藥品集中采購平臺想出一個辦法:對眾多品牌投標競爭的同品種藥品,按照投標價格優勢,設“末位淘汰”機制,逐一淘汰價高者,以打破投標企業之間的價格攻守同盟,合理控制競爭的品牌數量,確保同品種同劑型采購藥品,最多不超過12個品牌中標。
岳小林解釋說,仍保留數個中標品牌,其中包括價格較高的專利藥、優質優價藥以及普通藥品,是為了保障不同患者多層次的用藥需求。
統計顯示,本次采購中,有271種醫療機構常用藥,在招標時采取了末位淘汰方式“殺價”,同品種、同劑型的藥品低價者勝。
■ 釋疑
療效好價格低藥品將給予保護
市衛生局將重點監控中標藥品供貨、使用,出現問題將網上公示
新京報:如何防止一些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常用基本藥品“中標死”?
北京市衛生局藥械處處長岳小林:對于乳酶生、去痛片等療效好、患者習慣使用的低價藥,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將采取保護性措施。
這次招標中,零售價低于1元的針劑、低于1角錢的片劑,直接公開掛網招標。只要企業報價不高于國家最高限價,均不用競標,直接在線接受評審專家的品質和療效評價,通過后即可成交。
另外,對于人凝血因子VIII、纖維蛋白原等臨床長期短缺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也直接掛網,只要有合格企業愿意供貨,報價不超過最高限價,就可成交。這次,共有418個企業的2284個藥品,進入中標的低價藥、短缺藥目錄。
對于一些低于成本價惡意投標,并在中標后不供貨的“死標”情況,市衛生局將重點監控低于成本價中標藥品的供貨、使用情況,一旦出現斷供、質量缺陷或與醫院“二次議價”等問題,將列入“黑名單”網上公示,并將剝奪兩年內再次中標資格。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魏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