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帖爆"省級婦產科專家輕松月入10萬元紅包",記者隨機采訪30戶家庭發現
新快報訊(記者 陳楊)記者昨日隨機采訪30戶10年內生過孩子的廣州家庭后發現,恰巧有一半家庭給醫生送禮物或紅包。需要指出的是,送錢物者都是自己主動奉上,而不是醫生開口索取。
自稱小縣城醫生的"梅蘭",以"自身經歷"爆料"省級專家不用索取,月入10萬元紅包很輕松"的帖子,引起網友極大關注。截至昨日19時其點擊率已突破54萬,共收到2778條回復。而"深圳一產婦懷疑因未給助產士足夠的紅包,肛門被縫上"事件,更是讓人們議論紛紛。
有人送近萬元厚禮
記者采訪的這30戶家庭多處于小康水平,產婦就職的行業涉及媒體、外企、事業單位等機構。其中,剖腹產的有18人,順產12人(詳見附表)。
在這30個家庭中,給醫生送過紅包、禮物或請吃過飯的占15人,當中以剖腹產的家庭為主。送禮方式不一,有的是產前給主刀醫生、麻醉師等人塞紅包,有的則因對方不收,就改送花旗參、名人字畫、購物卡、高檔禮品或請吃飯等等,多數人送的錢物價值500-1000元不等。也有人的禮品價值近萬元。
醫生沒有開口索要
記者采訪發現,雖然每人送禮的理由不一,但大多基于以下兩個理由:一、產前送禮,希望能得到好的照顧;二、產后送禮,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不過,所有送禮的人都表示,醫護人員并沒有給其暗示,送錢物只是隨大流,"病房有人給,那就一起給"。
"醫生沒有跟我暗示,但是病房里有人給了,我怕我不給,醫生會不盡心。到時生完孩子后,落下個婦科病就慘了。"在市內某三甲醫院生完小孩的朱小姐表示。
宋先生則是事后輾轉將1000元的購物卡送給主刀醫生。"對方確實很盡心,我太太也恢復得很好,我覺得應該給予感謝,就當交個朋友。"宋先生說。
"其實為什么要給醫生紅包呢,不給他難道他會對你怎么樣,我料他也不敢。其實都是病人給醫生養成的習慣,助長了這種風氣。"沒有給醫生送禮的張先生代表了不送禮派的大多意見。
醫生觀點
不給紅包就報復?沒這膽量
新快報訊 (記者 李斯璐 陳楊)婦產科醫生對此怎么看?記者采訪的市內數位婦產科醫生表示,醫生不會因為沒有收到紅包而報復產婦,因為當今社會會給自己的職業帶了巨大風險。
從業20多年的某三甲醫院婦產科主任透露,兩年前她曾發現手下醫生收紅包,且手術還出了點問題,結果患者投訴到醫務科,那個醫生被嚴肅處分。"這名醫生很年輕,執業才兩三年,工資每月不到4000元,所以經不住誘惑。"該主任說,在她自身的臨床經歷中,有不少人尤其是來自農村的重癥產婦家屬認為,給醫生護士送了紅包才放心手術質量,保管治好家人的病。
"確實有不少患者有這樣的心態,但我們醫院是嚴禁收受紅包。不過有時為了照顧患者情緒,我們會先收下,但將它直接抵消患者相應的醫療費用。"位于海珠區的某某醫院婦產科主任表示,"現在醫患關系如此緊張,患者維權意識也增強,沒有多少醫生會傻到冒著巨大風險,不會因為沒有紅包就報復病人。"
新聞鏈接
省級專家收紅包 輕松月入10萬元?
記者在網上看到,"省級專家不用索取,月入10萬元紅包很輕松"帖子的作者名為"梅蘭",其自稱是福建某縣城醫院的婦科醫生,幾年前曾因小孩得了疑難雜癥不得不到省城醫院治療,親眼目睹了省城醫生收取禮物時用麻袋裝的"盛況"。
"梅蘭"的帖子稱,當時是通過熟人介紹去省城看醫生,帶了兩大桶價值數百元的山茶油,分別送給了那個熟人和一名作為中間人的醫生。沒想到就在中間人的辦公室里,發現"屋里的地上擺著滿是大麻袋","梅蘭"寫道,此時才覺得自己的寒磣。
"梅蘭"寫道,她所在科室進了腹腔鏡設備,但由于科里的人都不會做,所以每次都得等省城專家周六周日走穴來手術。"一個病人收一萬塊的手術費用,醫院7000元,專家拿3000元。一個晚上做上四五個手術(一個只要半小時),一個專家就可以拿到一萬多元的紅包收入。""梅蘭"照此推算,每個星期專家們走穴兩天就可得到兩萬到三萬的額外收入,更別說病人送禮的事,因此"月入10萬元很輕松"。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對"梅蘭"的帖子提出了質疑。網友"溜溜"提出:"一個醫生一晚上根本做不了這么多手術,因為機器消毒很費時,所以我不相信可以拿到這么多紅包。"而網友"龍先生"則表示,現在醫院管理嚴格,不能以偏概全。
(新快報見習記者 付玉良 記者 陳楊 整理)
記者調查樣本統計表
產婦類型 給紅包 送禮物 沒給任何東西
剖腹 8人 3人 7人
順產 3人 1人 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