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幅下降近2成 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增幅下滑17%,加上日韓品牌重拾“高價面板+低價整機”策略組合打壓國產品牌,國內品牌彩電市場空間受到很大擠壓。 文、表 記者劉新宇 本報訊“業績普遍遠低于年初預期”。上周末,包括TCL集團、四川長虹等國內彩電企業巨頭披露了上半年的業績情況,雖然凈利仍有不同程度增長,但彩電企業業績再陷“陣痛期”的跡象已較為明顯。 彩電“低迷”拖累業績 最新披露的TCL集團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1.58億元,同比增長59.35%。 出乎業界預料的是,TCL集團此次實現整體盈利的最大貢獻來源手機業務。TCL通訊上半年手機銷量占去年全年銷量的88%。期內凈利潤達2.20億元,創近年來新高。 不過以彩電業務為主的子公司TCL多媒體上半年在連續兩年盈利后重陷虧損,上半年TCL多媒體收入122.41億港元,同比增長7.5%,凈利潤虧損3.34億港元。 “彩電業務虧損的原因主要是上半年我們對產品規劃出現失誤,以及公司二季度集中對舊款液晶電視清庫存增加了銷售成本”,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三季度業績仍將受到這一因素的拖累。 四川長虹披露的半年報則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35.24%,達4063萬元。不過,扣除4500萬元非經常性收益后,該公司仍虧損437萬元,尤其是彩電業務(同比17.82%)的營收增長幅度遠低于冰箱和空調(同比增加38.97%)以及IT產品(同比增加73.77%)。 彩電企業“背水一戰” “幾家彩電大廠都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賽迪顧問高級副總裁、家電產業分析師趙剛指出,1月至6月中國大陸的液晶電視需求量約為1050萬臺,雖然比去年同期上升35%,但增幅卻下滑了17%。 另外,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透露,今年以來外資品牌以“高價面板+低價整機”策略組合打壓國產品牌。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副董事長李基祥認為,若國內廠家為達到清理庫存的目標,采取降價策略,則自然會導致虧損。 面對諸多不利因素,TCL迅速更換了主帥。長虹方面,市場則盛傳其對堅守等離子陣營的戰略進行修正。今年上半年LED迅速放量,已成為彩電市場的最大亮點。李東生說,“希望到年底,LED背光占到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