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了 沒必要上!
一年級可能出色,三年級就“打回原形” 學習上沒有后勁怎么行?
亂教拼音,孩子發音錯了很難改
為什么幼兒園已經設置了幼小銜接課程,很多家長還把孩子往培訓班里送呢?省一幼王燕蘭園長分析道:首先,這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現在小學生在外上奧數、奧語的現象很普遍,讓很多家長產生一種“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但是小學的學科培訓目前專管部門監控得比較嚴,因此一些培訓班就把目標轉向了幼兒;其次,現在的家長出現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忽略習慣培養,更多地關注知識技能方面。
相比之下,社會上的幼小培訓班大多都會教孩子一些識字、算數等課程,正好迎合了家長的心理。“現在根據家長反饋的情況,我們幼兒園也請了小學語文老師來教孩子學拼音,但這種學習是一種興趣式的,并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這里有個提醒,一些培訓班的老師自己的普通話就不標準,而學拼音是孩子發音的一個啟蒙階段,如果一開始讀音不標準,就很難糾正過來。”
只教加減,會數數卻不懂數字含義
“我們現在的大班20周課時中有15周都是為‘幼小銜接’做準備的,所以孩子在幼兒園內基本上都‘吃得飽’。”南京鼓樓幼兒園園長崔麗玲告訴記者,在與不少大班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關于幼兒園課程里有沒有拼音、算數教學;要不要在園外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都是最熱話題。
“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中,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方法。幼兒園給孩子開展的是一種‘游戲課程’,不是呆板的坐在凳子和課桌前學拼音、學加減,而是‘活動式’的教學。比如在語文訓練上,幼兒園不是單純的教認字,而是讓孩子在米字格中畫小花,按范例畫畫,從而培養孩子的結構意識和空間知覺,為入學后的寫字規范打好底子;還有一些觀察能力和握筆姿勢的訓練都是在邊玩邊學中灌輸給孩子。而家長最喜歡炫耀‘我的孩子會多少以內加減法’,事實上這種機械的計算并沒有什么用,因為孩子并不理解加減的數學意義。幼兒園在數學的訓練上,并不會像‘幼小銜接班’一樣單純教孩子加減,那種‘從1數到20’、‘2+3=5’的算術其實是一種‘暢數’的記憶學習,對訓練思維沒有意義。而幼兒園在做的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認知和興趣,比如數字是從哪里來的、數字游戲中有哪些奧秘,或是讓孩子發小筷子來計算,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數學。”
提前學,一年級“回鍋飯”不好吃
“上了‘幼小銜接班’的孩子是一種提前學習的狀態,到了小學入學后的重復學習就像是‘回鍋飯’,雖然學的更輕松,但沒有學過的孩子其實體驗的才是真實的學習過程。”崔園長告訴記者,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內容其實與幼兒園大班一年的學習內容是重復的。上了“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入學后可能投入學習的狀態只有60%-70%,而其他孩子100%的投入度如果一直保持到中高年級,就會呈現出很大的后勁。
所以給家長的建議是,要允許孩子暫時的落后,在真實踏實的學習習慣養成后,孩子到了中高年級自然會出現“上行”,所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從眾心理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