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仙林分校:沒有任何老師參與
南外仙林分校的小學自開辦以來就很熱,記者探訪中發現不少銜接班都推出針對該校的培訓。
“我們學校絕不允許有老師參與這樣的培訓,而且目前來說學校并沒有發現有這種情況,更多的其實是培訓機構的一種宣傳策略。”該校一位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學招生5月底報名,6月份會安排和孩子的互動。學校老師和孩子的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生活常識類、表達能力類、語言模仿類。“我們絕不考超過幼兒園孩子認識水平的內容,比如加減乘除、認字,這些都不會在交流中出現。”
這位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表示,短期的強化培訓對學校的面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種交流并不是要了解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孩子的基本習慣和現場學習能力。“比如,我們老師用英語說一個單詞,讓孩子模仿發音,看孩子的語言基本素養;比如我們會看孩子的觀察能力強不強以及注意力是不是能集中。而這些都不是到培訓班突擊能夠學到的。”
“小讀書郎”面試,其實并不討巧
“請找出錯誤的地方:魚在天上飛?鳥在水中游?蘋果長在地上?西瓜長在樹上?”“請你從20數到18。”“用爸爸、媽媽、我和外婆4個詞說一句話。”“你能不能找出長方形、圓柱體、正方形?”外加一些腦筋急轉彎……這是2010年南京部分重點小學的面試題,一些家長感到教不教還是不一樣。
“從往年的入學面試來看,其實上沒上過銜接班不一定看得出來。因為現在的銜接班都是拼音、算數的灌輸,而小學入學基本還是‘常態面試’。”南京力學小學李琳副校長告訴記者,孩子是否陽光、開朗、勇敢其實更重要,而一些光會加減、拼音的“讀書郎”并不討巧。什么樣的學前銜接是小學更看重的呢?李副校長說:“學科性的知識,在小朋友入學后我們都會教,所以這恰恰不是我們最看重的。我認為學前教育關鍵在家庭,家長給孩子一個寬松的學前氛圍,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有向往和期待最重要。”
玩收銀員游戲教孩子講故事——幼小銜接更應該“銜接”這些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習慣的培養,擁有好的習慣才能幫助孩子在今后的學習中走在前列。”采訪中,不少教育界人士都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那么,“幼小銜接”中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習慣呢?記者也進行了梳理:
注意調整作息時間
幼小銜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作息時間的變化。一般而言,幼兒園的孩子午睡時間很長,會在2-3個小時,9月份入學后,有些學校只會安排1個小時左右的午休時間,有些學校甚至沒有安排午睡時間,所以從暑假開始,家長要循序漸進地減少孩子睡眠的時間。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家長要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親子閱讀。和孩子一起看書、朗讀,并進行互動交流,一方面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也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創設安靜學習環境
孩子快上小學了,家長應盡量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房間或學習的角落,要求簡潔、安靜,因為過于花哨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過多指導或嘮叨,以免干擾孩子。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可以激發孩子對數學世界的好奇,比如外出排隊時可以問問孩子前面有多少人,后面有多少人,讓孩子了解數字的概念,也可以跟孩子玩收銀員的游戲,讓孩子學習數字的運用;語文方面,可以讓孩子講故事、學習演講,也可以教孩子在生活中識字。比如4歲半左右孩子就進入到文字的敏感期,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標牌告訴孩子,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