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賺得錢多就“大曬”:“綠色GDP”更科學
很多人理解的GDP的增長和工業有關,但胡文迪卻認為,“現在珠三角面臨產業轉型的問題,要發展經濟,不一定就是建立某個陶瓷廠、水泥廠、修馬路,不一定就是用工業創造GDP,發展生態旅游和農業同樣能創造GDP。”
經濟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后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綠色GDP考慮了資源耗減、環境損失,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策略,較傳統 GDP更為全面、科學。
胡文迪認為,現在我們追求的是西方以工業化為基礎的現代化道路,而且是一種趕超型的現代化,因而必然導致“邊發展,邊污染,邊發展,邊破壞。”“在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概念中,不應該受西方的現代化目標和模式的影響,尤其不應該制定一個時間表,把屆時應達到人均GDP多少的強制性目標放在首位!”
尊重生態倫理需要消費觀念的進步
同時,胡文迪也提到,“技術進步極大地提高了人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但同時消費主義、享受主義的盛行又導致人們的道德理想的缺失,比如,社會上還存在著倒賣、捕殺國家珍稀保護動物的現象,就是因為人們的消費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一味追求美味享受所致。”所以,胡文迪強調,尊重生態倫理也是推動廣東現代人文精神建設的需要。
不能用經濟簡單衡量自然保護區的價值
鼎湖山景區管理處主任黃隆生對于以上學者倡導的生態倫理建設十分贊同:“在很多人的理解中,發展GDP就是發展經濟,其實我們綠色GDP的標準更值得關注。具體以肇慶為例,就是發展肇慶的農業和旅游。”他認為,不能用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來衡量一個自然保護區的價值,多年以來,肇慶一直不改變自然保護區的功能、不濫占用保護區水體和陸地,將適度旅游開發定位為生態旅游,確定鼎湖山景區每天最大游客承載量為1.2萬人次,不會因經濟利益而讓游客“多多益善”。
“鼎湖山的品牌價值在于十年二十年后的厚積薄發,這是一個生態品牌,到時候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愈加嚴重,就會看到作為少有的‘凈土’的鼎湖山的價值!”對此,胡文迪表示贊許。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