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傳統幼兒園教育方法 希望實現“讓孩子自由成長”的理念 一種以“讓孩子自由成長”為理念的家庭幼兒園正在悄然出現,這類家庭幼兒園在招生上不追求“招得越多越好”,在收入上不追求“賺得越多越好”,辦園者們抱著一顆愛心,希望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氣氛很自由 孩子很開心 粒媽的家庭幼兒園坐落在番禺某大型小區內一棟別墅里,客廳裝修成了幼兒園的樣子,木地板上放著為數不多的簡單玩具,墻上寫著“娃娃家歡迎你”。二樓一間房是孩子們的臥室,擦得锃亮的木地板上并排放著三張小床,臥室窗外一片綠意盎然。四個小朋友正在客廳歡快地玩耍,其中一個小男孩每次都從窗戶進出,“他從來不走門”,粒媽笑著說。
在家庭幼兒園內,孩子們在自由地玩耍。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位于天河區的鳴遠幼兒園,與粒媽的想法不謀而合,創辦人陳意韶倡導“使兒童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中正常發展和成長”。因為2008年已經建園,籌備時間更長,這家幼兒園發展得更為完善。
起因:“傳統幼兒園太束縛孩子”
談起開辦幼兒園的原因,粒媽和陳意韶都說到了同樣的問題:“覺得傳統幼兒園太束縛孩子。”“一句話,那些幼兒園太困住孩子了,在規定時間做規定的事,雖然比較能保證孩子的安全,比較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標準的學生,但我不希望孩子成為流水線的標準產品。”粒媽說。陳意韶和粒媽的經歷基本相似,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如此環境中成長,所以她不惜辭掉收入豐厚的IT公司高管工作,開起了投入巨大,但回報無期的幼兒園。
困境:只求持平但仍入不敷出
粒媽和陳意韶都從現在的生活狀態中獲得了快樂和滿足,但快樂背后也有不少隱憂。首先是生源問題,像粒媽這樣的小型家庭幼兒園,沒有證照,也缺乏有效的宣傳渠道。
其次是經營和教育理念相沖突的問題,粒媽的幼兒園收費不算貴,根據粒媽的計劃,幼兒園最多招收10個孩子,“孩子太多,擠在一起不夠自由,就違背我的初衷了。”但即使粒媽的幼兒園長期保持滿員狀態,在除去人工和房租后,也沒有多少盈利。即使像鳴遠幼兒園這種已經頗具規模的幼兒園,為了貫徹教育理念,不得不嚴格控制入校人數,由于招生有限,支出巨大,至今還未能收支平衡。
家長:贊許新理念 但也不放心
現在讀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都是70、80后,他們多數人對“讓孩子自由成長”的教育理念表現出贊許的態度,但也坦承對此類新興的家庭幼兒園不太放心。將孩子送到娃娃家的家長,多數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但也有家長非常有取舍的勇氣,一位家長的孩子本來也已經進了名園,已交了三萬元贊助費,但來娃娃家看過后,連贊助費都不要了,直接將孩子送進了娃娃家。
專家:幼兒園多樣化是好事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系主任周燕表示,這種非營利性質的家庭幼兒園萌芽,在她看來是一種挺好的現象,“目前國內的幼兒園形式比較單一,在國外,幼兒園的形式是非常多樣化的,有的可能就只是社區里一個小小的玩具室或者圖書室,讓孩子周末來消磨時間,應該說,允許不同形式、不同教育理念的幼兒園存在,可以滿足不同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周燕認為,為了保證此類幼兒園的飲食和安全,是應該將其納入監管,但政府在準入門檻方面,應該多層次一些,而不是一刀切,讓更多優秀的、形式多樣的幼兒園可以拿到正式身份。(記者 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