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鄭州11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學校亂收費一直是群眾們強烈反映的問題,中國之聲今天重點關注了河南等地學校老師變相向學生攤派學習類報紙,加重學生家長經濟負擔的事件。而問題不僅僅如此,有些報紙還涉嫌違規出版。我們來連線報道中國之聲記者陳俊杰,請他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主持人:據你了解,老師攤派教輔的行為給學生家長帶來了怎樣的壓力呢?
記者:這種壓力呢主要來自于經濟上的,而這樣的壓力對于收入不高的農村家庭而言體現是最明顯的。
我們這次選定了教育大省河南進行了調查,在一些縣市的農村,很多學生家長都敢怒不敢言,他們說一年訂閱各種教輔就要花幾百元,加上各種雜七雜八和其他的開支,一年下來經濟壓力很大。
我們來聽聽家長是怎么說的。
記者:您這一年在這方面的投入多少錢?
家長:那得幾百吧。
記者:幾百對您壓力大嗎?
家長:那肯定大啊,一次拿出幾百肯定吃力。
另外,我們在一些城市調查時,也能感受到到這種壓力,尤其是對下崗職工家庭。
李:他媽現在不上班了。
記者:訂這么多教輔對家里的經濟是不是負擔比較重?
李:肯定是,肯定會受影響,訂這些輔導亂七八糟的東西,它也是增加你的負擔,人有時沒辦法,家長肯定是支持,一切為了孩子。
家長們說,雖然幾百元看起來不多,但是因為每年還要有很多其他的開支,這些開支累加起來壓力自然就大了。而這幾百元在有些家長看來有些多余,因為這些被推薦的報紙到了孩子們的手里很多都成了“雞肋”,根本就做不過來。
方:但是真的寫的不多,也就寫過兩三次,這本書就報廢了,實際上沒做過幾回,做過三四頁,他的作業太多了,沒時間做。
開始老師講一些,還做一些,后來好多都空白了沒做,三分之一都做不了,浪費了。
事實上呢,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監察部等七部委在2009年就下達了規定,嚴厲禁止搭售教輔材料以及強迫學生購買教輔材料,尤其是一些非法出版的報紙,但是這種現象屢禁不止。
關于屢禁不止的原因,中國之聲明天的報道將為大家解開其中的奧秘。
主持人:好的,我們期待明天的報道,剛才你說了有些報紙是非法出版物,為什么這么說呢?
記者:嚴格來說有些報紙應該是涉嫌違規出版,我們以單期發行量達1600萬份的《英語周報》為例,這份報紙版本就有十幾個,例如九年級新湘河南專版、九年級新湘版福建專版、九年級新目標云南專版、八年級新目標重慶專版等。
這些報紙都是針對不同的教材版本。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基教課程教學用書目錄”,全國中小學英語教材共100多個版本,而部分英語教輔類報紙正是利用這一空間,使用一個刊號出版近幾十個不同版本的報紙。
但是業內人士說,這樣的做法屬于國家禁止的“一號多版”行為: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5年公布的《報紙出版管理規定》中第三十二條規定,一個刊號只能對應出版一種報紙,不得出版不同版本的報紙。如果確實需要出版地方版或少數民族文字版、外文版的,應按創辦新報紙辦理審批手續,取得新的刊號,才算是為合法。
但是呢,教輔類報紙“一號多版”發行仍舊是業內公開的秘密,業內人士估算,像《英語周報》這樣的報紙約有上百家在全國46萬多所中小學校常年循環兜售。
為什么屢禁不止?新聞出版總署政策法規司法制處工作人員說,這些報紙確實“一號多版”,但是由于很多報紙采取變通的方式,因此管理上有些盲點。
教輔類報紙“一號多版”的亂象引起了有關人士的高度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就在今年的“兩會”上提交了“嚴厲打擊‘一號多版’”的提案,建議加大刑事手段打擊力度,杜絕非法出版現象,但此類亂象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