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不完善 監管不到位
雖然我們國家的召回案例正在飛速增長,但是與國內的汽車保有量來看,這與發達國家相比,其實召回案件并不多。還拿汽車召回來說。美國2008年實施召回778次,涉及車輛2220萬輛,其中主動召回占60%。而在中國市場,2008年汽車召回只有47次,涉及車輛53萬輛——這與我國過億輛的汽車保有量這一龐大數字并不相稱。
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主任鄭衛華在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召開的2008年度汽車召回管理工作會議上也表示,盡管每年這么多起汽車召回,但沒有一起屬于“指令召回”,一些企業以技術保密為由,拒絕調查;還有一些企業不按照召回程序對召回汽車維修及改進。

09年9月9日 三菱因燃油回路管缺陷而召回174臺藍瑟EVO

09年9月14日 吉利因動力轉向器進出油管總成缺陷而召回2175臺遠景
這里解釋一下什么是“指令召回”,所謂指令召回,是指制造商獲知缺陷存在而未采取主動召回行動的,或者制造商故意隱瞞產品缺陷的,或者以不當方式處理產品缺陷的,主管部門應當要求制造商按照指令召回程序的規定進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

09年10月7日 一汽大眾因DSG變速箱缺陷而召回2076臺邁騰

09年10月7日 大眾因DSG變速箱缺陷而召回326臺大眾EOS、CC、R36、R36、Variant、GTI
“指令召回”的啟動,或將改變國內召回頻次和汽車保有量不匹配的局面。據了解,在汽車發達國家,涉及汽車安全的汽車召回頻次和數量往往十分驚人。2008年,美國實施召回778件,涉及車輛2220萬輛,其中主動召回占到60%,33%是缺陷調查辦公室“指令召回”;英國召回266件,涉及車輛125萬輛。這些召回中,次數和數量最多的是汽車發動機和電路問題。
而在中國市場,盡管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69億輛,汽車6467萬輛,每年推出80多輛新產品,但是以2008年汽車召回看,卻只有47次,涉及車輛53萬輛,這些召回基本上都是備案召回,其中進口車次數最多,而國產車的召回數量遠遠大于進口車,47次召回中沒有一起“指令召回”。這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的實際情況是不相稱的。

09年10月7日 一汽奧迪因DSG變速箱缺陷而召回358臺奧迪TT

09年9月25日 法拉利因后橋輪胎缺陷而召回51臺F430 Scuderia/Scuderia Spider 16M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并非沒有關于強制召回的內容,比如第九條強調當國產車出現召回隱患時,可以啟動指令召回程序,然后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責令認證機構暫�;蚴栈仄嚠a品強制性認證證書。”但關鍵問題是,如何能夠保證毫無差錯地發現這些隱患呢?國家發改委產政司負責人坦言:“由于檢驗隊伍規模、素質有限,產品檢驗很多時候流于形式。”

09年9月28日 起亞因制動燈開關缺陷而召回235臺獅跑

09年9月29日 廣州本田因囊袋缺陷而召回9464臺雅閣
更核心的問題還在于方式的選擇。美國曾經出臺過一部“檸檬法案”,車子連續兩次出現相同質量問題時,用戶可以要求賠償。它是站在消費者利益這一端對企業進行的約束,即消費者的投訴次數決定是否進行更嚴厲的措施。而在中國,對于召回廠家的懲罰力度標準相當低,幾乎可以認為沒有懲罰的。

09年10月14日 東風日產因轉向機調節螺母缺陷而召回51813臺逍客、奇駿

09年11月06日 華晨中華因油箱缺陷而召回8984臺駿捷FRV
但是,如果寄希望于政府端,即由政府出臺更嚴格的強制召回法規來約束企業召回的真實性,是否又會客觀上給職能部門和企業提供一次合作甚至交易的機會?因為關鍵“證據”并不掌握在政府部門手里。而廠家經常以“技術機密”等說辭拒絕提供一些技術文件或指標,給檢驗帶來更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