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貿易公司十堰汽車直銷公司銷售經理 許擁軍
許擁軍:有很多種情況,你要什么樣的,我就給你裝什么樣的。他們就是接受這種點菜式的方式。點菜式方式存在最大的弊病就是它的裝配質量根本就達不到(標準)。很多零部件的匹配不合理,造成你的車安全質量就有缺陷。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被“黃牛”騙走買拼裝汽車的人,有的并不知情,看見拼裝汽車也掛著東風的商標,以為自己買到的就是東風原廠車,可是嶄新的大貨車沒用幾天,質量就出現了問題。于是用戶找到東風車總部,這才知道,自己原來買的是假貨。
許擁軍:很多上當的,我辦公室里面放著有(投訴)啊。人家交了一萬元定金說我要做啥做啥,然后回頭一萬元錢也不要了拉倒了,我和你扯不起這個皮,干脆我不要了人走了,再到我們這里買一臺真的。
東風汽車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國汽車行業骨干企業之一。公司主要業務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漢、廣州四大基地,主營業務涵蓋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發動機及汽車零部件。那么,十堰市地下非法拼裝大貨車對東風商用車市場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
東風商用車公司副總經理 徐天勝
徐天勝:他們沒有質量的概念,它只是一個拼裝的概念。它沒有用戶質量和品牌的理念,它跟我們正規廠產的不同,我們東風肯定不會坑客戶的。安全、價值。我們以專業的方案,他們肯定就談不上的,它純粹是對用戶應該叫欺詐。
十堰市擁有汽車城的美譽,但是地下非法拼裝大貨車同樣在這里占據了一席之地,拼裝大貨車與東風汽車市場形成競爭的局面,搶奪東風商用車客戶。
徐天勝:可以舉幾個例子吧。就是說它每年的拼裝量,我統計,單單是每年的拼裝量應該有個
拼裝廠家數。到今天為止我估計還有七、八十家,這是第一個數字,非常觸目驚心。第二個問題拼裝車每年的產銷量我們可以從發動機的角度進行統計,每年有三萬臺到五萬臺,非常大。
在東風汽車商用車公司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的生產線共有3條,年產10萬輛。
徐天勝:東風的網絡在哪里,它(拼裝車)的銷售就在哪里。價格大概能相差幾倍,如果以十萬元的車來說它至少要差一萬到一萬五、一萬八左右。如果以重型車的拼裝來說我相信它應該有3萬塊錢的差價。3萬塊錢差價它很多用的是比如說二手的配件包括報廢的零件來拼裝,現象太多。
我們的記者三次到十堰市采訪,盡管看到一些被曝光的企業已經整改,但依然能發現新的非法拼裝窩點。顯然,當地的執法整治還存在死角和漏洞。為什么這些窩點會盤踞在十堰這個地方,屢禁不止,屢打不絕呢?
3月19日,就在我們第一次采訪的節目播出第二天,十堰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集中開展對汽車生產企業違法違規行為轉向整治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從3月19日開始至6月24日,在全市范圍開展打擊非法拼裝汽車的行動。
十堰市市委常務副市長 張維國
張維國:它是假冒東風的品牌或者是利用東風的市場和東風的影響力,它是損害了東風的利益;第二也損害了十堰的利益,損害了東風的利益,那么毫無疑問,東風是十堰的主要產業資產,那么對十堰也是一種傷害,更重要它是對市場經濟次序的一種破壞,對消費者利益的一種損害,同時汽車嘛,作為個特殊商品,這種非法生產的假冒或者拼裝的汽車,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也是一種威脅。
上述文件主要協調了6個部門參與專項整治活動并明確了分工。十堰市發改委和市經委負責資質的清理和核查;工商部門負責經營范圍的核查;公安部門打擊倒賣合格證的違法行為;質監部門對違規生產企業監管與查處。
張維國:我們市政府專門成立了以分管工業的市長為主體的,這樣為組長的工作專班,對我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商部門、公安部門、經濟管理相關的部門,包括發改委給了明確的任務,要集中三個月的時間,對全是所有的企業進行檢查,發現非法拼裝企業的行為堅決關停,一律關停。
從文件下發至今2個月的時間,為什么還會有非法生產的企業繼續生產大貨車呢?在記者的要求之下,5月8日,在十堰市政府的安排下,6個部門組成了執法檢查隊伍。我們首先來到了成都新大地十堰汽車廠,出乎我們意料的事,說是執法檢查,但是工商局、公安局、發改委等聯合執法的領導們都坐在汽車上,根本沒有一個人出來檢查這家企業非法生產大貨車的經營情況。
新大地老總 吳慶輝
記者:你們這個企業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生產的?
吳慶輝:生產,正兒八經的生產是2007年。
記者:2007年,生產的情況怎么樣?
吳慶輝:生產一年就幾百臺,千八百臺,
而更奇怪的是,執法檢查所到之處都是被關停的企業,無奈之下,記者將執法人員帶到了我們在暗訪時新發現的這家名為康樂公司的企業。看到執法檢查人員,企業的門衛立即將大門關上。而執法檢查人員則還是坐在車上,除質量技術監督局外,沒有一個單位來履行執法檢查的職責。執法檢查被擋在門衛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1個小時之后,在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要求之下,企業打開了車間大門。在造車的現場,記者看到,除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場執法之外,其它部門的領導們依舊坐在自己的汽車里,沒有人出來現場執法。
康樂汽車銷售公司負責人
記者:你們的產量能達到多少?
負責人:產量你也看到小打小鬧嘛,也就是一、兩臺。
記者:多長時間一、兩臺?
負責人:現在基本上是現在沒怎么生產。
記者:我一看現在就沒怎么一兩臺了,現在是5臺了,你們這個企業是什么資質?有汽車生產和3C認證碼?
負責人:這個我不太懂,因為我只是下面生產這一塊,我只是往下弄,具體哪一塊我不太熟悉。
十堰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長 周鵬生
記者:它并沒有生產汽車的許可,注冊資本只有36萬元。
周鵬生:對。
記者:這個情況你們以前有沒有發現過?
周鵬生:原來作為我們分局可能,這主要是轄區管理,轄區管理,可能我們這個地方工商所對它處罰過。
記者:處罰過?
周鵬生:應該可能是處罰過。
執法檢查,成了記者的獨角戲,聲勢浩大的執法檢查就這樣草草收場。
十堰市市委常務副市長 張維國
張維國:主觀上講呢,監督不利,打擊不夠,也是非法拼裝車存在的一個原因。
記者三下十堰,非法拼裝汽車仍然隨處可見。在嚴厲打擊非法生產大貨車的專項整治行動中,十堰市政府2010第53號文件成了一紙空文。
半小時觀察:
十堰市拼裝車泛濫,客觀的說,有其歷史原因。十堰是一座為汽車而生的城市,當地聚集著大量為東風配套的零部件企業,還有大批掌握零部件和整車生產技術的專業人員。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為開辦非法拼裝車廠提供了溫床。但看了剛才執法檢查的情形,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手握執法權的局長們,到了拼裝車窩點門口卻不下車?為什么對自己眼皮底下的拼裝車產業鏈毫不知情?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這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做法,無異于向拼裝車企業傳遞出一個不管不問的明確信息。但是,滾滾車輪關系到的畢竟不只是經濟數字,還有更寶貴的生命。我們希望十堰市能真正抓住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機遇,不要讓一座名聲響亮的汽車城變成聲名狼藉的拼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