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部門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豐田金融的行為屬商業賄賂,擬做出沒收42萬余元違法所得、罰款14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據了解,涉案的3家4S店還在立案調查中,工商部門尚未做出處罰認定。
揭開豐田金融的“套利陷阱”
據了解,豐田金融的汽車消費一年期貸款利息高達10-13%,而四大國有銀行的同類貸款利息不到7%。按一輛中檔汽車15萬元購車款,首付5萬、一年期貸款10萬元計,消費者向四大國有銀行貸款僅需支付7000元左右的利息,而從豐田金融貸款則需支付10000元至13000元利息。利息的4.5%,豐田金融則作為好處費返還給4S店。
令人生疑的是,豐田汽車貸款利息最低的也比同期銀行貸款利息高出43%,消費者為什么會上這種明明白白的當?
黃先生2009年在涉案的杭州金豐豐田購買了一輛銀色銳志車。黃先生回憶上當經過說,當時他明確提出要在銀行辦理按揭貸款,4S店銷售顧問說可以幫忙試試。
“兩三天后,銷售顧問答復說銀行辦不了,只有豐田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可以貸款。”黃先生說。無奈之下,黃先生在豐田金融貸了135800元,三年期,月利率9.69167‰。
黃先生說,整個過程中,銷售顧問既沒有提到別的開展同類業務的公司,也沒有提到具體的貸款條件、利率、時間等信息,直到簽合同時才知道貸款利率是多少。
記者試圖聯系此案中其他消費者,但消費者都不愿意公布姓名。“人家是賣方市場,不買它的貸款,車就不賣給你,不加價就很好了。”一位消費者說,“4S店一個區域就那么一家,要是得罪了4S店,以后修車還不知道他們怎么整你呢。”
專家認為,商業賄賂只是豐田等外資車企在中國精心布局的利潤榨取鏈條上的“冰山一角”。
“商業賄賂的利潤來自哪里?來自壟斷汽貸業務。壟斷業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商業賄賂和人為制造的賣方市場。” 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徐建明說,“某些車企用饑餓療法加上商業賄賂,在中國消費者身上一次又一次榨取利潤。”
事實上,正是日本車企7年前發明了一個屬于中國車市的專有名詞:“饑餓療法”。汽車生產企業通過有意控制產能,形成市場上的供不應求局面,達到在較短時間聚集較高人氣的效果。2005年,“饑餓療法”甚至被評為當年車市十大汽車營銷事件。
反擊商業賄賂尚需多方努力
據了解,除了杭州市工商局以外,寧波、金華等地工商部門也已對豐田金融在其轄區內的商業賄賂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根據規定,豐田應在收到聽證通知書的三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提出聽證要求。而聽證會將最終裁決對豐田的處罰。
截至目前,豐田方面尚未主動聯系當地工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