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做大的基礎就是錢,圈錢要抓緊,一旦市場不好,圈錢就沒那么容易了。”11月10日,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說這話的背景是,11月8日長安汽車(000625.SZ)公告稱,A股增發方案獲批,將募集不超過40億元。對這項增發方案,業內提出諸多質疑,尤其是長安汽車2009年來以非常規姿態在全國范圍內大肆擴張,加上自身盈利能力有限,其資金能否維持高速擴張成為爭論焦點。
有人認為,以長安的擴張之勢,一旦未來市場減速,風險將大大增加。也有人認為,傳統的滾動發展對于中國企業來講不切實際,長安模式并非錯誤,因為目前的市場形勢需要企業更加快速地發展。
不管擴張是否可行,擴張之后的長安的確走上了一條“找錢之路”。
今年新建項目投資是去年利潤10倍多
今年10月12日,長安汽車合肥基地奠基,該基地總投資30億元,設計產能40萬輛,建設周期48個月,預計2015年投產。這只是今年長安汽車四處擴張的一個“棋子”。今年5月~9月,長安汽車分別與國內數個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內容為新建或擴建汽車產能。僅深圳、合肥和河北定州、北京,長安汽車的投資總額就達250億元。
而在2009年,長安汽車利潤總額僅為23.83億元,今年新建項目的投資相當于其2009年利潤的10倍多。
“長安汽車在所有汽車上市公司中的盈利能力排在中上位置,但是如果加上現在哈飛、昌河的業務現狀,長安集團還是面臨巨大挑戰。”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2009年長安汽車曾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2.098億元。不過,相對于長安汽車擴張需要的發展資金,2.098億元只是杯水車薪。
對于增發募集不超過40億元,長安汽車表示,募集資金將用于生產線擴能技術改造、小排量發動機產業升級以及自主研發能力建設三個項目,總投資約43.7億元。三個項目完全達產后,公司預計每年將新增營業收入150億元以上、新增利潤總額6億元以上,同時自主研發能力也將得到提升。
做強=擴張?
“滾動發展對中國企業來講不切實際,因為目前的市場形勢需要企業更加快速地發展。但融資項目的關鍵是,如何真正提升自己的實力與競爭力,而不是用來填補自己的缺口和漏洞。”分析師張志勇認為,長安汽車2009年之后的高速擴張背后,是其“做強=擴張”邏輯。
10月31日,徐留平公開表示,公司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把長安汽車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汽車企業。在2012、2015、2020年分別實現產銷汽車300萬、450萬、600萬輛的目標”。而競爭的關鍵,“一是規模,二是產品……擴張就是為了應對未來的規模之爭。”
這是長安汽車2009年以來高速擴張的戰略邏輯。
2009年,長安汽車憑借收購新中航旗下汽車業務,年銷量一舉超過180萬輛,成為中國第四大汽車集團。今年長安汽車年銷量有望超過230萬輛,在2008年基礎上實現倍數增長。與此同時, 長安汽車今年在國內新建和擴建的產能總數達到了200萬輛以上。
崔東樹分析長安汽車擴張與募資原因時說:“做大的基礎就是錢”,不過一旦市場減速,長安汽車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一位分析師則對本報表示,從長安汽車目前的財務報表來看,尚不存在太大風險。“長安汽車持有現金高達65億元,基本沒有短期財務壓力。從資產負債率看是比較高,但銀行負債并不高,鑒于其國有控股公司的地位,未來采取銀行融資的空間很大。”但這并不意味著長安汽車可以就此高枕無憂,“汽車類上市公司在行業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一般經營現金流很充足,財務狀況良好,壓力不大。但如果碰到最壞情況,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