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小盧從事公關工作,為了美容,他特地購買了某品牌的“薰衣草精油”等系列護膚品,但是,使用后未能美容,反而臉頰兩側布滿痤瘡,甚至出現流膿。 昨日,小盧向導報記者反映說:“這款護膚品使用后如火上澆油,讓我臉上長滿痤瘡,又疼又癢還不敢碰,至今仍未痊愈。” 一臉痤瘡 臉上流膿 昨天,小盧出示了這瓶讓他吃盡苦頭的某品牌“薰衣草精油”。導報記者看到,瓶身上寫有“對痤瘡、青春痘、過敏等任何皮膚問題都有很好的幫助”等說明。
小盧說,去年2月份他在中山路購物時,花費近500元買了這些護膚品,進行面部護理。“我是沖著產品所標榜的效果,才把它買回家,按照使用說明擦臉,一會兒后臉頰竟有點紅癢。第二天起床后,小盧感覺雙頰又癢又痛,一照鏡子,發現兩腮長滿了痤瘡,個別地方紅腫得發亮,甚至出現流膿。
“天啊,這還是我的臉嗎?”小盧又怕又氣,由于當時已飛往歐洲工作,他暫未與該護膚品方面聯系,而是心急火燎地到醫院就診。
“醫生說這是由藥物過敏引起的。”小盧出示了檢測單據。他回憶了幾天來的生活狀況,飲食作息等沒太大變化,而且除該護膚品外,他均未使用其他護膚產品,因此,他認為自己的面部過敏與這套護膚品有關。
工商部門:需要證明“因果關系”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小盧雙頰的痤瘡仍然消腫不下,其間一直化膿、結疤。醫生還告訴他,若想痊愈,需花費很大,且治愈后將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無奈之下,小盧只好暫停治療,此時他的生活已嚴重被打亂。“不到不得已,我絕不出門,一旦出門,我一定要戴上口罩、圍緊圍巾,把自己捂得像‘裝在套子里的人’。”
“為維權,我多次往返國內外,向相關部門投訴,并聘請律師,花費近3萬元。”小盧說。該護膚品的銷售方卻說小盧之前便有皮膚問題。
導報記者聯系到該護膚品的銷售方華小姐。“如果小盧能出示醫療機構的證據,證明痤瘡是由這款產品引起的,我們才能賠付醫藥費。”華小姐說。
導報記者咨詢了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說,目前小盧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痤瘡是由該護膚品引起的,想要維權,就必須請相關機構對該產品進行鑒定,得到直接證據后才能索賠。(海峽導報 林芃 梁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