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擴容”勢在必行
“一個新鮮事物出現,有質疑的聲音是很正常的”,從長安集團派駐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秘書處任整車與電驅動部副主任的劉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聯盟”的發展已經有了具體的規劃,只是目前還不方便透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坊間對于“聯盟”的質疑較多是針對“聯盟”形成了國有體制的壁壘,阻礙了其他所有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方面的發展。
事實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聯盟”成立大會上已經明確指出,“聯盟”是個開放的平臺,“‘聯盟’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可以進一步吸收國內外其他相關企業加入,擴大聯盟對我國電動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劉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聯盟”確有擴容的計劃,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對于參與“聯盟”態度積極,在運行一段時間后,“聯盟”對于一些地方國資委主管的汽車企業、民營汽車企業以及產業上下游的相關企業均持歡迎態度。
“電動汽車已經被國家層面確定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方向,比亞迪堅持電動汽車發展道路也是正確的,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對于電動車產業化的發展是很好的推動作用”,比亞迪公關一部經理徐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向民營汽車企業開放,比亞迪將申請加入。
“我目前還不了解這個情況,需要確認一下才能給你答復。”江淮汽車市場部部長崔亦章和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對于是否未來加入 “聯盟”則持相對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