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汽車市場的召回對中國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召回,在2010年成熟的汽車市場會是最重要的關鍵詞。在日本市場,豐田、本田、日產召回的規模最為龐大。在美國,豐田、本田、通用、寶馬、克萊斯勒等都進行了召回。特別是豐田與本田汽車,其召回規模與次數都處于領先位置。
美國東部時間2010年10月23日,本田宣布召回52.8萬輛汽車。主要涉及2005~2007年生產的Odyssey(中國名稱為奧德賽)和Acura(謳歌)RL系列車型。前者主要在美國,大約有43.5萬輛,后者包括出口到全球各地的相關產品,其中中國涉及105輛。召回原因是這些車輛制動主泵的密封圈存在設計缺陷。
在此事之前兩天,即2010年10月21日,豐田汽車在全球召回153萬輛汽車。主要涉及Lexus(雷克薩斯)、Avalon(亞洲龍)、Crown(皇冠)等車型。在這次召回中,美國市場的召回量在74萬輛,涉及的車型Avalon、Highlander、Lexus等;在日本市場,召回總量在59.9萬輛,召回的車型主要為Crown、Majesta,、Harrier,、Mark X、Alphard、Kluger,、Lexus等。其他召回的車型分布在歐洲、中國、非洲以及大洋洲等地。
在豐田的召回令發出后,中國方面迅速作出了反應。一汽豐田生產的同級車型相繼進行了召回。不僅如此,一汽豐田與豐田進口車型還進行其他產品的召回。
在豐田與本田的召回中,密封圈的生產商ADVICS一并被提及。這在它們以往的召回鮮有此類動作出現。一般情況下,在召回發生后,生產商不會把供應商的情況公布于外界,除非兩者之間沒有達成有關召回的責任分擔。這一次,兩家生產商都沒有避諱提及供應商。
當然這種情況,在美國、日本等市場出現的幾率比較大,在中國這樣的情況則出現的比較少。尤其是,在本田召回的車型中,該部件的供應商是否仍是ADVICS廣汽本田并沒有說明。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即便廠家不說明,消費者也不會有太多疑問,負責召回的主管部門也不會主動給出說明。類似這樣的情況,是中國汽車召回中的一大特色。
假如本田與豐田沒有在海外發生召回,那么它們在中國基本可以確保安全。因為中國特色的召回動作給予了整車制造商足夠的安全空間。在整車制造商與消費者之間,中國負責召回的部門會有它們的選擇標準。中國的汽車消費者肯定不會是優先考慮的被保護對象。
與這種規則相一致的是,整車制造商在召回事件中具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在中國它們可以整合足夠的資源體現出其強大。
美國東部時間2010年10月1日,寶馬汽車在全球召回寶馬品牌和勞斯萊斯品牌的35.1萬輛汽車。其中寶馬品牌的召回量在34.5萬輛,主要涉及寶馬5、6、7系產品。召回原因是這些產品的剎車制動存在隱患。
這則消息發出后,旋即引發對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關注。此事之前,寶馬在2010年8月已在中國進行了召回,召回滯后于國際市場約有1月時間。面對新一次的召回,寶馬汽車擺出了同樣的態度。2010年10月15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消息稱,寶馬汽車將從2010年10月20日起開始在中國召回問題汽車。
假如這樣的狀況發生在美國,寶馬汽車會作出什么樣的舉動?可以肯定的是,基本不會與美國一樣,在制度健全的狀態下,美國國家高速公路安全局不會給整車制造商太多的申辯機會,問題產品必須盡快召回。正是因為整車制造商對問題產品給予了格外的關注,因此美國國家高速公路安全局還特地表揚了整車制造商。“整車制造商對問題產品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在中國汽車市場,只要整車制造商足夠強大,它們便會擁有消費者難以料想的能量。甚至部分整車制造商為避免召回帶來的不利影響,想方設法隱匿存在的問題。部分中國本土的專家完全丟棄身份,幫助整車制造商掩蓋問題的存在。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汽車市場俯拾皆是。
在召回與否之間,整車制造商處于相對的強勢問題,它們難以被完全監管,而監管部門則因為各種利益原因不愿充分履行職責,導致召回在中國出現了變質。